第06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李学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是中央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党对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和深化。

一、深刻认识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意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不仅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解决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够协调问题,必须更加坚定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二)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按照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稳定。必须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保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势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同时,切实把西部大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三)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基于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条件、社会人文、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差异很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了明显增强。但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坚持全国发展“一盘棋”,加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调动各地区发展积极性,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切实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科学发展。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世纪之交,在我国即将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时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及时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格局。党的十八大继续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摆上了突出的战略位置,标志着我们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全国经济增长重心区从南到北、由东向西不断拓展,东部沿海地区继续发挥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中西部一些重点地区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格局逐步得到扭转,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东部地区;2008年以来,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空间布局更趋协调、更加科学。二是对特殊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显著加大。中央把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研究出台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对特殊地区的帮扶机制,制定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口支援,形成了经济、科技、干部、人才等全方位支援体系,促进欠发达地区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三是区域合作广度深度持续拓展。国内区域合作深入开展,在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跨区域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地区经济社会政策的相互协调等诸多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各类跨行政区的区域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中央从战略层面明确了各地区的总体功能定位和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开发格局,规范开发秩序,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完善和区域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在新起点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准确把握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情况,对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促进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建立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为保障,着力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着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着力促进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要按照“两个翻一番”的要求,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朝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二要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使各地区人民都能享受大体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三要坚持发挥区域优势和促进区域互动相结合,既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又更加有效地推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与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做到开发有度、开发有序、开发可持续,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

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特别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切实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综合资源优势以及工业基础、科技实力的比较优势,更加注重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稳步提升中部地区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地位,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在支撑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率先发展中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和借鉴。

5.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深入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作出的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工作继承性与创造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政策统一性与差别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有机结合,使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内涵更为丰富、实践要求更加明确,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符合我国现阶段区域发展实际。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战略目标十分明确。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目标。缩小差距,既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又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距。要大力促进欠发达地区改善发展环境,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也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培育新的发展优势,更好地发挥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区域定位更加清晰。针对各个区域不同的发展条件、基础和潜力,加强分类指导,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立足区域特色、发挥区域优势的思想,更加有利于各个区域从整体上把握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也使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三是工作重点更为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西部。在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过程中,牢牢把握这个重点,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四是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同时,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体现了中央对特殊地区的特别关怀。

三、加快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这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加快完善组织推进机制

从国家层面来看,主要是继续加强对区域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制定科学的区域规划和政策,创新协调推进机制,处理好规划、监督、资源配置和利益平衡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区域间干部交流,完善绩效评估和考核体系,促进区域间产业、科技、人才等转移。从地方和部门来看,主要是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服从服务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立足自身实际,明确发展定位,积极主动作为,共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加快完善互利共赢机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在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完善税收、投资、金融、产业等政策,引导和鼓励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界限,创造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开放市场环境,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和要素保障。

(三)加快完善互助合作机制

开展地区间互助,先富帮后富,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东部地区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发挥带动作用,帮助中西部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通过智力支持、共建园区、项目合作等方式,拓宽支援领域,创新支援形式,完善支援体系,进一步形成东中西携手共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更加注重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困难,不断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立足各区域优势和特点,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区域合作,取长补短,互利互惠,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水平和实效,探索建立制度化、长效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历史性。我们既要清醒地看到区域发展不协调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又要树立坚持不懈、长期奋斗的思想,防止和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倾向,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和区域发展规律的认识,把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更好地把握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有效、持之以恒地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新起点上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