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干旱、南美大豆减产等因素影响,今年1至10月,我国大豆、豆粕、豆油、棕榈油现货市场价格也出现大幅波动,豆粕价格波幅达59%,大豆和棕榈油的价格波幅达32%,大豆和豆粕的价格波幅几乎是去年的两倍。
自9月份以来,国内油脂期价维持弱势,其中大连棕榈油期货更是在10月底创出五连阴,一度领跌国内农产品期货。
近期,尽管美国大豆产量预估再次上调,有效缓解了全球大豆供应的压力,但对于后市,国内油脂市场需求仍处低迷,油脂市场将难见往年牛市行情。
豆类期货集体走弱
11月9日,美国农业部(USDA)月度供需报告继10月之后再次上调美大豆单产至39.3蒲式耳/英亩,超预期的单产上调幅度大大减轻了市场对未来供给的担忧,同时也对美豆期价造成重大利空,当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豆类期价全线下跌,油脂出现破位走势。受外盘影响,国内油脂应声走低,油粕价格大幅下挫,豆油、棕榈油近远月合约均触及跌停。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份,随着美国产区新豆上市,市场供给增加,豆类牛市行情就已戛然而止。尽管国家近年来逐年提高国产大豆的临时收储价格,今年更大幅提高至4600元/吨,但与玉米、水稻的种植收益相比,农民种豆积极性不高,大豆需求对外依存度高达80%。
此外,国内油脂油料行业产能近年来迅猛扩张,大豆加工利润更是跌至5%以下。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全国范围内油厂压榨利润继续回落,江苏地区进口大豆压榨利润降至-540元/吨,广东地区下降至-609元/吨。利润的下滑导致对大豆需求的减少,从10月份开始,国产储备大豆的拍卖已显清淡,最近两次成交率仅为10%和16.5%。
从国内供给来看,港口库存压力依旧较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为78.7万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11月和12月中国大豆到港1100万吨,2012年全年大豆进口达到5650万吨,同比增加7%,加上国储抛售补充,今年底到南美大豆上市前国内大豆压榨供应基本充足。
四季度通常是油脂消费旺季,但目前来看,大豆供给宽松使得国内油脂消费增速放缓,而油厂加工量稳步提高,豆油库存不断累积,油脂期价下行压力难消。作为油脂板块最弱的品种,棕榈油更是在主产国增产与国内需求萎缩的“内外夹击”中艰难游走。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最新月度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0月棕榈油产量环比下滑3.3%,至194万吨;出口量为176万吨,环比增加16%。瑞达期货认为,一方面,上游油料供应方面,全球棕榈油的主产国马来西亚与印尼库存高企利空棕榈油期价走势;另一方面,国家对食用油价格调控仍未改变,不允许棕榈油进行掺兑,减弱了棕榈油与豆油的替代性,后市棕榈油仍将维持低位震荡。
“避风港”助企业稳健经营
油脂油料品种是今年期货市场最活跃的品种系列。据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介绍,今年前10个月,大商所5个油脂油料期货品种共计成交3.84亿手,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33.39%。
“与活跃的交易相匹配,今年油脂油料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大功能发挥也更加明显。”刘兴强说。目前大商所油脂油料品种主力合约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均在0.8以上,充分反映了现货市场变动趋势。尽管今年油脂油料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幅较大,但不少油脂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避风港”作用,较好地实现了企业的平稳经营。
大商所数据显示,今年参与大连油脂油料品种交易的法人客户有近9000个,法人成交和持仓量占比分别为9.68%和46.24%。其中,豆粕期货多空持仓前20名均为法人客户,参与交易的既有中粮、中纺等大型国企,也有益海、嘉吉等国际著名粮油企业,以及各类民营油脂压榨、贸易企业。
“无论市场如何动荡,粮油产业链上经营较好的企业都能把利润锁定在一个基本的范围之内,维持合理的利润空间。”聚龙集团副总裁孙卫军表示,今年油脂油料价格波动确实很大,但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很好地规避了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损失,与此同时企业套期保值的方式也较以往更加成熟。比如,聚龙集团从上游资源入手,在海外拓展了自己的棕榈种植园至10万公顷,牢牢把握原材料产品的价格,为中下游产业的盈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与国际跨国粮油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优势体现在中间加工、贸易和终端市场拓展方面,但上游的资源掌控和金融服务领域,一直是我国粮油产业的后发板块。孙卫军认为,油脂行业只有构筑以加工实体产品为主的第一级产业,以国际物流、贸易为主的第二级产业,以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为核心的第三级产业,才能形成完整稳定的产业结构,才不会被随时到来的市场动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