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鹭岛的碧水蓝天
——厦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发展
本报记者 殷陆君
厦门市注重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保护蓝天碧水。图为从鼓浪屿一侧看海上花园城市厦门。
本报记者 殷陆君摄

走在海湾大道上,远处是碧海、蓝天,近处是绿苑、沙滩,空气是甜的,心情是快乐的。

漫步大道边,满目葱茏,大树进城,小柳入道,方凳进园。仔细品味,细数远山近峦丝竹语,风舞碧涛;绿树鲜花香满路,喜意盎然。

走进小区深处更知大雅。创新观念,创意规划,绿色校园、绿色小区,创造温馨人居。

绿化、亮化、美化、花化,海沧健康生态新城区的优美环境让人舒心。精心、精益、精致、精品,厦门优良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让人瞩目。

福建省厦门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多年来注重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中,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创造一种城市与乡村统筹、环境与产业、经济与生态互动共享的多赢模式。

绿色发展

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说,厦门是一座海湾型城市,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为了保护这一方蓝天碧水,厦门市委、市政府较早树立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探索一条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逐步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指导思想和制度约束上形成自觉,厦门较早确立生态立市的理念。1994年,厦门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首先制定的就是环保条例,后又明确提出“生态立市”的重大战略,陆续出台近20部规章。2008年,厦门市研究制定我国首部城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对如何在一个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一系列探索。

加强规划,在空间布局上科学统筹。厦门在建设初期就聘请了新加坡规划专家帮助指导城市规划,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时又请国内外知名设计院规划岛内外一体化发展,使产业规划、城市规划、人居环境、地方特色配套协调,从而确保了优美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提升。

加强环保,及时治理,恢复生态。上世纪末以来,厦门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环保工程,开展筼筜湖、西海域和环东海域综合整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其作为全球示范工程。

30年的建设使厦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建成区面积扩展了近19倍、人口增长了近10倍,而厦门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却基本不变,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则下降了一半以上。

生态文明结硕果,厦门成为中国最早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之一,成为享誉中外的国际花园城市。现在厦门中心城区14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接近20平方米。海边、山边、城市中心大大小小有数十个公园。从居民区出来,500米必有大型绿地,一公里以内必有大型公园。厦门正在实施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大工程:中心城区绿化、生态风景林、绿色景观生态长廊、绿色村庄、森林生态休闲建设,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低碳发展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

厦门湖里区的东部很美丽,彩虹飞架在数座小岛上连接着新老城区。这里既有我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又有风光无限的五缘湾,站在环岛路上,一边是蓝天、碧海、沙滩、白鹭轻飞振翅,一边是淡水、温泉、湿地、鹅鸭自由嬉戏。

其实,绿树掩映下的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景,更有低碳的绿色园区。走在湖里高新区的道路上,我们感觉不一样。脚下是采用渗水面层的道路,不但保护地下水生态,而且有利于微气候改善。头顶上LED光电互补替代风光互补的路灯,节约了近三分之一的投资。每个建筑边都是小型乡土植物园,月月花常开,季季色不同,湖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少銮说,“我们选用滤尘、降噪和净化空气树种和本土观花树种作为主次干道的景观行道树。商务楼更是‘会呼吸的绿色建筑’,由于采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既起到降噪防噪的作用,又比传统建筑节能50%。”

厦门注重推进城市建设低碳化。推行建筑节能绿色评级,推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推进国家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年节电约5000万度以上。2006年起,对新建建筑全部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对旧建筑在分类管理基础上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在照明、空调、电梯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降低能耗,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耗能在全国13个建筑统计城市中处于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市民在生活中注重低碳细节,自备购物袋等节约消费行为已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生活垃圾处理做到了日产日清、分类收集、集中收运、缩短运程、密闭运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厦门人日常出行中采用步行、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化方式占43%。厦门正在建设环绕中心城区的步行系统,通过完善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鼓励居民中短距离出行采取骑自行车和步行,培养低碳生活方式。

厦门注重推进产业低碳化,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9:51.5:47.6,服务业占GDP比重接近50%。厦门经济发展局局长柯志敏介绍说,“这是厦门多年来坚持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导向的结果。今年1月至9月,全市663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362亿元,同比增长19%,而能耗继续下降,规模工业万元GDP综合能耗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副市长李栋梁说,未来厦门将进一步推动结构减排,努力推动企业集约发展、产业科学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新工业、循环经济,持续推进产业低碳化、城市建设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循环发展

创造集约发展环保风尚

厦门工业企业选择低碳生产方式和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古龙食品工业园是一个用水大户,更是一个节水大户。古龙食品有四个人工湖,专门收集雨水。一个污水处理站,将处理过的污水送入中水回收系统,中水回收利用率达到100%,不但可以用于人工湖给水,而且工业园内的数万平方米绿化、近百个厕所、几公里道路冲洗、楼顶屋面降温冷却的水都有了。中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全部作为绿化用有机肥料,走近这个工厂,树木郁郁葱葱,绿草铺地,鲜花点缀其间,生机盎然,仿佛置若森林式花园一样。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摸索出一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厦门没有钨资源,近年来全球有色金属资源紧张导致成本不断攀升。厦钨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的回收钨废料的独特工艺,每年从国内外废料中提炼钨,一年能够回收三座大型钨矿山,节约了大量矿山资源,不但在钨制品生产、精密仪器刀具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而且在稀有金属的提炼上成为行业先进。

在狐尾山等山体公园,我们看到处理过的污水沿管道上山浇灌山林,利用生活污水,解决“山贫水富”生态矛盾,既减少污水处理碳排放,又有效增加森林碳汇,一举多得。

于伟国说,厦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厦门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2011年更是成为全国唯一获得“中国十大自主创新城市”、“中国十大低碳城市”两项荣誉的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未来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高标准,提升质量,把厦门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美誉度,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