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垠的茵茵碧草、满目青翠的重重山峦、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这些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绿色,是人们描绘美丽生态时用得最多的词语。绿色发展,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所谓绿色发展,并不是为了绿水青山而约束发展,而是不能再粗放发展,不能再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增长。我们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培育壮大绿色经济,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放眼世界,绿色发展早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方向。过去的十年间,我国的绿色道路也越走越宽阔。“十一五”首次设立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如今已经从2项拓展为4项,6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1%;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的历届气候大会上,我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山野里,石头裸露的喀斯特地貌重披绿装,城市里,绿地绿道给水泥森林增添更多生机……绿色,离每一个人越来越近。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最大瓶颈,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们必须看到,随着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阶段,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优良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加快绿色发展,核心内容是构建绿色的经济体系,即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所说,“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正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那种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以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的做法,必须切实改变。要真正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更多地运用市场的机制和规律,来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
加快绿色发展,也需要树立绿色的政绩观。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就为树立绿色政绩观作出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尤其需要加强顶层统筹和整体规划。这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广,环保、林业、水利、国土、城市建设、农业、海洋等多个部门都与此相关。目前分割的环境管理模式亟待完善。
加快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的生产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在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也积极履行环境责任,节约资源,绿色生产。具体一点说,矿山要绿色,伴生矿要综合利用,废弃矿山要复绿;建筑要绿色,要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加快绿色发展,呼唤更加绿色的环境。森林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陆续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在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6168万公顷的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有待提高。必须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增加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
加快绿色发展,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广大民众生活和消费方式的点滴改变,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绿色消费,购买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和节能产品,适度消费,注重节俭;绿色生活,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绿色出行,多采用公共交通……这些微小的行动,并不难做到。关键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发展绿色了,中国更美丽。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行动!就从此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