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兴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知本”插上“金翅膀”
□ 柳 洁

面对国际经济的复杂局面和严峻态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的主力军,它们中不少都是手握专利,拥有“知本”利器,但苦于资金匮乏,发展受限;而金融机构又因知识产权的专业性较强,价值难以认定,且交易对象相对有限,变现能力较弱,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大,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信贷业务时顾虑重重。

从全国范围看,很多地方都打通了专利权质押贷款渠道,但据统计,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全国累计实现专利权质押3361件,而同期累计授予专利权202.8万件。也就是说,只有约0.17%的授权专利成功获得了信贷资金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湖北省153亿元的专利质押授信额度带给人们不小的震撼。正值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把有限的金融资金用在刀刃上,这是雪中送炭。我们可以试想,当这笔资金投向中小企业,将促进多少专利的转化,盘活多少企业的发展。当然,受益的一定是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而搭起从具有技术“前景”到具有产业“钱途”的桥梁的,是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这样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它们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这反映出政银合作、银企合作对专利投融资的重要意义。

集专利交易、专利质押融资、中介、公共咨询、培训于一体的专业性、多功能专利投融资平台搭建了创新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实现了第一生产力与第一推动力的有效结合。通过这个平台,政府部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无形之手和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推动的有形之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形成了合力。

对政府主管部门而言,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是将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专业资源和公共服务落实到了关键节点,补上了产学研创新体系的缺口。

对金融机构而言,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是降低贷款风险的一道防火墙,科技金融业务有利于积累优质客户资源,改善传统银行客户结构,打造独具中心特色的客户结构。

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更是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并且可以在知识产权质押的每一个环节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和优质的服务。

据湖北省银监局提供的数据,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近3年保持80%的增长速度,而且探索出了“政府职能部门+银行+担保公司”、国家创新基金搭桥贷款、贷投联动等多种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一次高于一次的金额表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逐步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知识产权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为“知本”插上“金翅膀”,为创新撑起更加广阔的天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