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同时指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置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中,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知识产权都被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创新驱动”并非我国独有,当今各主要国家都着眼于此,各国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发展的产业领域也高度重叠。而在新一轮更高层次上的竞赛中抢占先机,关键在于积极创造和有效运用知识产权。
趋势相当明显,在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近五年来,世界范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利数量激增,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显著加快,是同期传统产业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平均增速的3至4倍,移动通信领域每半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幅在50%以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超过10%,而同期全球其他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却无明显增长。
知识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显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依赖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来化解重大投资风险;知识产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有效运用会极大促进产业发展;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创新收益,进而实现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国际化发展和全球化竞争也必然要求知识产权的前瞻性全球布局。
正是由于融入了大量专利﹐增加了高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中国制造”才得以不断提升,“中国创造”才显得格外耀眼。截至目前﹐我国1100多件新型材料专利中80%是在空间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有近2000件空间技术专利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国内企业正是在发明专利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才实现了“1G时代看着跑﹐2G时代跟着跑﹐3G时代齐步跑﹐4G时代领先跑”的转变。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企业围绕知识产权的竞争与合作形式更加复杂。无论是苹果和三星的专利之争,还是和HTC的和解,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陡然增加,影响也愈发扩大。一方面,多方甚至多国共同完成创新的合作模式成为共性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新技术突破和市场策略变化致使知识产权纠纷愈加频繁,知识产权诉讼成为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做好应对的准备。
发明专利是知识产权中最说明创新能力的指标,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升很快。但是在国际专利PCT申请量前十名的技术领域中,如通信、电气设备、医疗技术、计算技术、医药等,美国、日本、德国等国企业在欧洲专利局获得授权专利的数量约占申请专利总数的25%,而中国企业目前只有515件获得授权,通过率仅为3%。新兴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我们在国际上还处于追赶状态。
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研发机构,都需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于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