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自主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站得高 方能看得远
□ 沈 慧

直径为85毫米的单晶,三维全自动热场的测量装置,120℃条件下可逆储氢容量大于2.6wt%的高容量Tiv固溶体储氢材料……漫步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记者感到从未有的激情澎湃。在为这些世界尖端科技成果惊诧不已、倍感自豪的同时,一个问题始终萦绕脑海:近年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频传捷报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这得益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它是我们加快自主创新的助推器。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熊柏青一语点醒“梦中人”。

的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在科技日新月异、新兴产业技术竞争愈发白热化的时代,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已经完全脱离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已牢牢垄断新兴产业的研发和市场两端,其他国家很难有机会插足。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核心知识产权匮乏、研究开发资金不足等诸多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推动自主创新。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就是说,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建立在前人发明创造的基础之上。自主创新亦是如此。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将现有的一切科技成果全都拒之门外,完全依靠单打独斗进行自主创新,这的确很难实现,而且完全没有必要。学会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领先科技并一跃成为“后起之秀”,而迎头赶上,也不失为通往创新型国家的一条捷径。

且不说,当前许多国家纷纷顺应潮流,制定系统的科技国际化战略,以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和机遇,占领未来知识产权的制高点。即便创新能力强大的美国,也同样走在国际科技合作的前沿,积极在海外开展创新合作。例如,美国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学伙伴》就明确把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国际伙伴关系作为国家R&D政策和国家外交政策的优先领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闭门造车”之路早已行不通。新形势下,自主创新,需要善于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最大程度地让全球尖端科技“为我服务”,国际视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