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副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剑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由此可见全民阅读的重要性。近期,一项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4.35本,这一数据在2010年是4.25本,2009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

据统计,在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4.35本时,同期韩国人均读书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少读书、不读书,怎能建成创新型国家?不自觉读书、不发愤读书,怎能使我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又怎能圆满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机会从来都是青睐那些作好充分准备的人。

少读书、不读书,就无法将前人的智慧、当代人的智慧化为成才、强国的“创新之举”。读书不仅会成就一个人,也会成就一个国家:使一个人能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使一个国家,能够在世界强国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有人说,深圳是一座读书氛围浓厚的城市。于是,深圳总能在观念创新、理念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创意创新上领先一步。今天,我们看看深圳人是怎么读书的,也许就会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深圳速度”、“深圳奇迹”。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的,假如没有好的基础,就很难有好的发展、快的速度。

读书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地方,孩子刚刚懂事,母亲就会问孩子同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家里突然起火,你首先会抢救什么?”当孩子回答金钱或金银财宝时,母亲会严肃地告诉他,“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应该抢救的是书!书里藏的是智慧,这要比金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经常听人感叹,读书是一件很累、很枯燥的事。我觉得,那是因为还没有发现读书带来的乐趣与收获。比如,尝到读书甜头的深圳人,如今可以用“酷爱读书”来形容。深圳每年都有一个“读书月”,活动,自2000年11月开始,已经坚持了12年。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已逐步发展成深圳的一张闪亮名片。12年坚守,12年耕耘,12年创新,6000余万人次参与,2000多项活动的展现……不仅成为深圳彰显文化魅力的独特品牌,更见证了深圳人对知识的追求。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一个人,对一座城市,都是如此。有人说,深圳并不适合阅读,因为这里飞快的节奏、忙碌的人群、激烈的竞争、喧嚣的氛围似乎都是一种“反读书”的力量,而阅读需要舒缓有致。然而,2000年以来的12年间,深圳用“读书月”这种形式,开辟出一块文化净土,营造出一个“书香社会”。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有书声不怕穷”;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读书的城市有品位”。这种品位,是发展的品位,是素质的品位,也是精神富有的品位。

读书需要动力。无论你是自我提升,还是参与科研,都需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由此才能跟上时代前行的步伐。

读书是一种自觉。认识了读书的必要,每年才能读20本书,读40本书,甚至读64本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