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代表畅谈宏伟发展目标——
同步建成小康 唯有只争朝夕
本报记者 瞿长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我们有一种坐不住的感觉,激动、急迫、急切。”这是来自四川的杨冬生代表的真切感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极大地鼓舞了中西部地区代表。他们表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坚持科学发展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法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西部地区一定要发挥后发优势,努力迈向全面小康。

“这10年是农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消渡村党支部书记常亚琼代表介绍说,在消渡村,农民生活和城里人一样,看的是有线电视,喝的是自来水,想上网有宽带,想锻炼有广场,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冰箱、洗衣机,还有不少人买了汽车,学生上学不交钱了,看病有新农合,养老有新农保,这都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作为一名农村党员,看到这样的变化,她既感到高兴,更感到信心倍增。

来自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邓崎琳代表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人振奋和鼓舞。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虽然中国经济发展预期较好,但少数行业仍十分困难,比如钢铁全行业亏损。武钢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产业升级、降低成本等渡过难关,不断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10年的加快发展,使中西部地区有了更好的发展基础。如何科学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既不走破坏环境求速度的老路,又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如期完成宏伟目标,成为代表们关心的话题。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党委书记严金海代表说,青海的优势是资源,潜力在资源,希望在资源,坚持科学发展,就不能走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发展之路,必须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统领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同时,青海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特点,人民群众还不富裕,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就要着力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雄飞代表提出,不能简单地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把它看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台阶,要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方面来深刻领会。

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代表深有同感。他说,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只能靠变革求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体要求与宏伟目标,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短板”上,比如区域“短板”、产业“短板”等。

代表们认为,中西部地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产业体系还不完备,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要在加快发展中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无论是西部还是中部,都要有紧迫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