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党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集体采访
记者马志刚
本报记者马志刚在提问。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本报北京11月9日讯 记者马志刚报道:十八大新闻中心9日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这一主题举行集体采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就党的理论创新中的热点问题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王伟光在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时表示,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王伟光说,第一是实践视角。任何伟大的理论都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十六大以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恰恰就是在这个发展进程中破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作出新的科学回答。也就是说,它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第二是理论视角。改革开放这30多年,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30多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不断地随着实践创新而推进理论创新的10年。科学发展观正是适应实践创新而形成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坚持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第二个要点是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第三个要点是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第四个要点是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王伟光认为,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有记者问,“中国改革开放这30多年特别是最近这10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外界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非常关注。‘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有着怎样的联系?”

王伟光说,近些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内国际都在热议“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这说明全世界对中国的热切关注,也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中国道路,就是指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验,就是我们党和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所积累起来的一系列基本经验。但从全世界范围来讲,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有记者问,“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基本要求,应该怎样结合当今现实来理解?”

李景田说,这八项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90多年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一道,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和目标指向。

据悉,有2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此次集体采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