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抉择,是科学发展观地位作用的新定位,是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科学发展观以其思想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和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契合性,当之无愧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从涵盖范围看,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系统概括。科学发展观不是单就经济建设作出的专门论述,而是涵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系统理论。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生态文明”、“文化强国”、“和谐社会”等一个又一个关键词列入中国的发展辞典,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框架和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从理论创新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又一里程碑。科学发展观以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脉相承,同时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赢得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必然成为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指导思想。
从实践成就看,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理论旗帜。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伟大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平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升并保持在世界第二位;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3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中国奇迹”震撼世界,“中国因素”举足轻重。事实雄辩地证明,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真理,完全应该确立为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和把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立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思想体系。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做到“四个更加自觉”: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这是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的总要求。落实这一总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不断破除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思想真正转到科学发展观上,才能把推动科学发展当作事业去追求、去实践、去实干,才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解决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使科学发展取得进展和实效。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就要根据理论武装工作的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包括分层次集中培训、组织专题研究等,使这方面学习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不断破除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障碍。科学发展观要真正发挥指导思想的威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筹划上,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这就需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务实的工作举措。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校准思维方式,用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提升思维能力,用与科学发展观一致的以人为本、科学统筹、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等科学观念支配思想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筹划工作部署,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进入决策、进入实践、进入工作。要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中央作出的科学发展的新规定,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结合起来思考,创造性地提出推动科学发展、符合人民利益的新思路、新举措。
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完善的体制机制,不断破除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障碍。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障碍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要尽量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加以制度化、机制化,特别是新制定的制度措施,应充分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等,从而使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制度具体渗透到日常工作层面。对于党的十八大已经提到的各项具体制度,要下功夫建立、健全和完善起来,并认真抓好落实。要注意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鲜经验和做法固化为制度机制,不断拓展有助于保证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落实的途径和举措。 (执笔人:赵周贤 刘光明)
左下图 11月8日,天安门广场的电子屏正播放宣传片《科学发展铸辉煌》。宣传片从多个角度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全片时长11分20秒,每天滚动播出30次左右。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