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天供暖 情系民生
陈 郁 韩秉志 苏 民 乔文汇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强冷空气,面对又一轮供暖季,各地坚持科学供热,本着“什么时候天冷什么时候供热”的原则提前供热,为百姓带来融融暖意。

前期准备充分——

燃料储备充足,设备检修完成

11月2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供暖所翠林锅炉房,几名工作人员正专注地盯着显示着密密麻麻数据的电脑屏幕。“如今工人不用开炉门看炉子,各项指标全部显示在屏幕上。通过锅炉房的出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就可以监测出居民家的温度是否达标。”锅炉房运营经理赵生成说。记者了解到,这几天,为了尽快给居民供暖,丰台供暖所的工作人员从早忙到晚,劈柴、拉煤、缠棉丝、放燃料……随着一根根木柴送进炉膛,膛内火光熊熊,炉膛温度逐渐升高。赵生成说,“截至10月30日,丰台供暖所所属各锅炉房已全部点火,供暖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冬季供热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我们早已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应急预案,以保障冬季供热安全稳定。”北京市供热办副主任许晓晨说。本着这样的工作思路,北方各地在冬季来临之前,都提前做足供热准备。截至10月31日,沈阳市储煤率达到8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济南市已经储煤68万吨,各供热企业备足了一个月左右的库存;北京市供热燃料储备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为了保障本地热网在新一轮供暖季到来时如期平稳进入工作状态,各地有关部门和供热干线的广大职工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开始进行相关工作。“上一年的供热季结束后,基本上在每年的5月,我们就开始对供热设施设备进行检修。”许晓晨说。

后续保障到位——

力保居民用热,进入备勤状态

11月1日,北京市甘家口小区居民李晓华惊喜地发现,家里来了暖气。“婆婆前两天刚从南方来,我以为还要再过半个多月才来暖气,本想开空调或买个电暖气先凑合一下,这下好了!”李晓华说。

提前供热为百姓带来了方便与实惠,而为了保障供热安全与稳定,各地各部门付出了巨大努力。陕西省榆林市建立起供热维修检修应急保障机制,加大了管网设备巡检力度和对供热企业和物业自建供热设施的督查力度;甘肃省兰州市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了抢修队伍,落实了车辆、设备和专业器具,对正在进行的燃煤锅炉改造尽量缩短工期;北京市公布了24小时供热报修服务电话,明确提前供热期间所增加的燃料费用7.2亿元将由市财政予以补贴,不增加居民负担。

“我们制订了各级应对方案,加大安全巡检力度。北京市共有31支应急抢修队伍,应急抢修人员1214人,已于10月30日点气第一天进入备勤状态。”许晓晨说,“居民报修后,我们要求有关单位于1小时内对用户进行反馈,6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测试检修。”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供热总面积为6.9亿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面积5.19亿平方米;供热单位1618个,锅炉4144座;供热管网总长度达2万多公里。一旦出现供热能力不足,将根据预案先停工业用热再停公建用热,力保居民用热。

注重环境保护——

减少煤炭燃烧,统筹供热能源

“你看远处的雪山多漂亮,现在晨练都不用戴口罩了。”11月2日,白文翰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88岁的白文翰已经在乌鲁木齐生活了60年,他认为站在自家窗前能看得清远方的雪山,空气质量才算高,心情也就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各地采取积极措施,越来越多地用清洁能源取代高排放、高污染的煤炭进行供热。

今年初,乌鲁木齐市大力调整供热能源结构,全面实施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的“煤改气”工程。据乌鲁木齐市建委主任马伊磊介绍,“煤改气”工程总投资121亿元,改造后全市天然气供热范围占总供热面积的76%以上。该市环保局局长张新友说,从10月10日供暖期开始到10月31日,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标。预计今冬明春全市可减少燃煤消耗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5万吨,减排烟尘1.7万吨。

在河北省高碑店市,今年冬季居民供暖开始采取地热泵供暖系统,这种零排放、零噪声的绿色供暖方式,告别了黑烟和噪声。

“北京市的燃煤供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目前只占供热总量的28.6%,主要在郊区县;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大幅增加,目前城区主要是燃气供热,占供热总量的45%。”许晓晨告诉记者。

文/本报记者 陈 郁 韩秉志 苏 民 乔文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