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
经济结构正朝预期方向转变
本报记者 王信川

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的平衡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日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和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转变。

报告称,中国仍处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这一过程将进一步释放增长的潜力,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报告认为,受外需疲弱、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等影响,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可能会有一个阶段性放缓的过程,而物价对需求扩张的敏感度则可能更高,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宏观政策需要更好地平衡速度、结构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同时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释放长期增长的潜力。

报告还指出,2012年以来,同比CPI总体回落,环比CPI基本保持历史均值水平。从9月份的情况看,CPI环比涨幅也有所放缓。考虑到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粮食连续九年增产,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供求关系有利于物价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当然也要看到,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物价对需求扩张和政策刺激仍比较敏感。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预调微调,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三者的平衡,重在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为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整和稳定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合理增长。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和产品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三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继续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监测与管理,防范实体经济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风险及非正规金融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