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海外舞台上展现“桃花源”
本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徐虹雨

受中国侨联委派,应新西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新西兰中国团体联合会、新西兰湖南同乡会,以及澳大利亚国际商会、澳大利亚两湖同乡会、澳大利亚维省湖南同乡会等20多个侨(社)团的邀请,由湖南省侨联、常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亲情中华·梦萦桃花源”文化艺术团,今年9月先后赴新西兰奥克兰、惠灵顿,澳大利亚伊普斯维奇、墨尔本等地,举行了慰问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的节目得到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华人侨(社)团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新西兰湖南联谊会会长史宏钧激动地说,“常德艺术家的成功演出,大大提升了湖南在海外的形象,让常德的武陵文化,桃花源美景传播到新西兰和大洋洲,我们倍感自豪。”

“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湖湘文化、常德文化,我们演出的每个节日都独具匠心,所有演员都是一技多能,文化大餐土洋结合、丰富多彩。”艺术团副团长陈丽君如是说。

整场演出极具“中国风”。民间歌舞《闹春》拉开大洋彼岸专场演出的序幕,孙悟空、猪八戒等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名角儿”纷纷登场,惹得台下的侨胞们兴奋不已,宛如回到童年。

作为湖南花鼓戏的经典剧目,《刘海砍樵》享誉海内外,常德便是刘海与狐仙爱情故事的起源地。当常德小伙登台献艺,喊一句“胡大姐”时,台下侨胞忍不住纷纷回应“哎”,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

绢扇儿挥舞有风情万种,小碟儿轻敲似清泉叮咚。常德丝弦一亮相,一股清新的江南水乡风便席卷而来。针对此次文化交流,“亲情中华”演出还特意创作了丝弦新曲目《天涯桑梓情》,唱的是海外赤子情系故土义薄云天,唱的是海外赤子与祖国母亲心相连,唱的是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天长地久。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彭玲表演的常德汉剧高腔《穆桂英出征》,中国戏曲“红梅奖”金奖得主袁金霞演唱的戏曲新唱《说唱脸谱》,更是此次文化大餐中的“绝味一品”,得到华侨华人的高度赞扬。尽管语言不通,不少外国友人也被中国戏曲的神秘所感染,合着节拍陶醉其中。

中华书法表演也让华侨和外国友人惊叹。演员陈怀福表演的《古韵》,将舞蹈的飘逸与书法的灵动相结合,边舞蹈边挥毫,书写的“墨书同胞谊,舞恋故乡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书法作品,均被当地知名人士现场收藏。

18名演员,近20个节目,歌舞生辉,杂耍成趣,武功戏剧尽展华夏风韵。演出结束之际,华侨华人纷纷舞动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与演员们一起高歌《歌唱祖国》、《我的中国心》。看着满场舞动的五星红旗,演员和观众们都不禁热泪盈眶,高昂的歌曲一首首唱响,谢幕的时间一次次推后。半个多小时后,当歌曲渐渐散去,观众依然久久没有离席……

艺术团精彩的演出,深深打动了华侨华人的那颗中国心,也深深感动了国外友人。尽管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无国界,友谊在优美的旋律中开花。无论是在新西兰还是在澳大利亚,一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国际友人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着艺术团的精彩演出,演出结束后,当地的孩子们还跑到后台,捧着一大束花,一朵朵地送给演员们。此时微笑已是最好的语言。有些观众还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将演员团团围住索要签名。

“我们没有想到,会那样受当地人的欢迎,他们把我们当成了明星,和我们合影,要我们的签名。这次文化交流让我们更加懂得了中华文化在国外受青睐的程度有多高,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戏曲演员袁金霞激动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