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地方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江夏涉农经济成为增长极
6.8万农户加入工农联合体,大加工拉动农业大生产
郑明桥

目前,武汉市江夏区农产品年加工和销售100万吨,加工产值82亿元,出口创汇7500余万美元,计划“十二五”期间,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

本报讯 记者郑明桥、通讯员董义忠 周虹报道:4年来,武汉南郊江夏区经济增长稳居湖北县域经济第一。这第一的重要助推力来自“农”字。大加工拉动大生产,让该区长期处于配角地位的涉农经济,转为增长极。据悉,该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41家,6.8万户农户参与各种联合体的一二产业,参入率70%。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8家,多数是联合体,其中产值过亿元至10亿元企业15家。

“工农业相互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江夏区委书记汪祥旺介绍,2011年,江夏涉农生产总值约80亿元,超过全区生产总值两成,是“十一五”末的一倍,其中第一产业47.7亿元,农产品加工及其他32亿元。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工业。

在江夏梁子湖,一条鲢鱼被加工成胶原蛋白和鱼糜系列产品,身价陡增40倍,鱼鳞、鱼皮、鱼骨、鱼血都成了宝贝。鱼骨加工成钙粉,鱼鳞、鱼皮加工成胶原蛋白,用于食品、美容品生产。梁子湖水产品公司总经理何秋生介绍:“胶原蛋白每吨卖到200万元,成本不到20万元。”

这家公司拥有30万亩养殖水面,组织起10万养殖户,将续建国内最大淡水鱼深加工基地,年加工50万吨淡水鱼,产值过百亿元。这种横跨一二产业的联合体,重组了江夏农业大生产。

截至2012年上半年,江夏流转耕地34.1万亩,占辖区耕地总面积一半以上,居武汉市第一。湖北凡华、沛美达、鼎丰佑泽、胜丰丰庭、洪山菜薹等十多个蔬菜生产和加工项目,流转土地都达到千亩以上。

在江夏凡华农业公司科技示范园,农民刘竹青承包大棚里,乒乓球大的秋番茄挂满藤蔓。这里水、电、路、渠、泵、滴灌等设施一应俱全,刘竹青说:“公司派来技术指导员,教我用生物杀虫技术,今年每亩番茄纯收入是往年的一倍多。”

据统计,连续6年,江夏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将超1.1万元,比2005年翻一番。

新事物联合体出现后,公司化的技术攻关、技术服务上档次,地方传统农业服务与之互动。江夏区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扶持设施农业、农业新技术、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

江夏区区长胡亚波告诉记者,今年,江夏区推广水稻轻简栽培技术、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农作物新品种栽培、农业三新模式等实用技术100多项,应用面积150万亩。

全区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112个,位居全省区县级第一。

目前,江夏区农产品年加工和销售100万吨,加工产值82亿元,出口创汇7500余万美元,计划“十二五”期间,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

江夏地势平缓,山低水多,农业公司化、增长极的打造还改善了环境、培育了旅游产业,全区建成农业休闲山庄、农家乐、多功能农业园160多家,年收入5亿元,是5年前的5倍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