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谱写国企改革发展新篇章

核心提示:10年来,国有企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其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有效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必须继续坚持。

实现历史新跨越

11年前,38岁的任洪斌担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机集团)负责人时,面对摊子大、底子薄、机制落后等种种挑战,他认准了一个道理:“无论国企、民企还是外企,‘企业’才是主语。只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不信国有企业搞不好!”11年后,国机集团成为除汽车行业之外中国机械工业首个《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

国机集团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国有企业10年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10年来,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利润年均增长25.3%的速度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10年来国有企业的巨大进步。

10年来,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10年来,国有企业的企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多数实现了产权多元化。10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普遍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

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与日俱增。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曾几何时,“世界500强”还是众多中国企业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央企业已达42家。

“10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快速赶超的核心因素是中国企业的集体崛起,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的加速崛起和加速追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释放强劲竞争力

曾经的改革阵痛记忆犹新。1998年前后是国有企业最困难的时期,全国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大型央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永远也忘不了改革转制之初,自己和同事们经历的那些艰难时刻。拿着图纸跑市场,最困难的时候,历史所只剩下6个人。经过10年探索,该所现在的总收入达到10年前的60余倍。更无法衡量的是他们所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在多项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突破了长期以来束缚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国企改革进入了由出资人推动的新阶段。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国有企业在体制上与市场经济进一步融合,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北京市东三环财富中心,一个50多人的企业总部正在有效运转。很难想象如此精干的企业总部管理着700多亿元资产、8万多名员工。脱胎于军钢厂的新兴际华集团经过改革脱困,以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勇气亮剑国际市场,在高度竞争的钢铁和纺织行业不断引领创新方向,2012年挺进“世界500强”。

10年间,一系列改革调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不断推进,一大批国有企业成为资本市场蓝筹股的中坚。2005年10月,宝钢集团成为第一家实行董事会试点的中央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不断深入。

10年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国有经济从中小企业层面实现了退出。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加工行业退出,加速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改善是历史的必然。”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在并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肩负重担走在前

10年改革,改变的是落后的机制,不变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国企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定位和使命。在自主创新前沿,在抗震救灾一线,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我们都能看到国有企业的身影。

国有企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有目共睹。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上缴税金17.1万亿元,2011年占全国税收的38.4%。除了税金,2007年以来,中央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划归社保基金国有股权2119亿元,占全国社保基金财政性收入的43.1%。

国有企业代表着行业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成为引导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场馆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凝聚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和“歼十飞机”工程等成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典范。“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正体现在解决国家在所需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上。”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陈学东的话道出了国企人的心声。

国有企业也是节能减排的表率。“十一五”期间,仅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就实现节能4900万吨标准煤,是国家下达节能考核目标的1.8倍。此外,国有企业还积极参与定点扶贫、援疆援藏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在应对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带头响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在保障市场供给、稳定物价、抗击自然灾害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说:“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存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才有了抓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宇表示:“可以说,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稳定了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又稳定了世界经济。”

面向未来勇争先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已经探索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初步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

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必须有一批与之相配的代表国家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而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正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其竞争对手是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在2010年底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企业兴国、企业强国,国有企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胡鞍钢表示。中国国有企业必将在改革中迎来新的辉煌。

文/本报记者 李予阳

站在行业技术升级最前沿

高级工程师李继光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中国一拖集团从事拖拉机技术研发工作25年,见证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进步。

“中国一拖是农机的龙头企业,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能到国有大厂工作是非常自豪的。”李继光说,“那时,我国大部分普通农村家庭还买不起大马力拖拉机,尤其在耕地比较分散的地方,大马力拖拉机显得不够经济。为让更多农村家庭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我们选择中小马力拖拉机作为方向。我们率先开发了东方红150型小四轮,满足了当时农村发展对农机的迫切要求。”

火热的市场需求刺激全国各地的拖拉机厂纷纷上马小轮拖,价格战成为各个企业竞争的首选策略。而对中国一拖这样的大型国企来说,打“价格战”显然不是长项。大约2003年以后,东方红小轮拖的产量开始下滑。

“当时,我在市场调研后发现农民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靠第一代东方红小轮拖实现致富梦想的农民,开始需要更大马力的拖拉机;而正准备踏上致富路的农民,也对小轮拖提出了新要求。怎样让中国一拖的小轮拖继续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答案自然是技术升级。”李继光说,“国有企业要在技术进步上当排头兵。通过自主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这才是我们的方向。”

李继光注意到,当时农民的购买力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加上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马力拖拉机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同时,农民对小型拖拉机提出了更精细、更专业的新需求。他和技术人员们一起开发高端配置的东方红SG系列小轮拖,东方红SA20/28系列直联传动拖拉机,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拖拉机的传动系统结构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从2002年到2012年,是中国一拖技术突飞猛进的10年。近年来,中国一拖开始瞄准世界主流技术参与全球竞争,研发动力换挡拖拉机,2012年该产品投放市场。2011年,中国一拖还收购了法国一家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作为国企人,见证国有企业的改革进步,并为国家强大的理想而奋斗,我感到很幸福。”李继光说。 文/张智磊

普特拉姆煤电站—中斯合作一面旗

9月13日上午,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向北驱车3小时,就来到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公司承建的斯里兰卡首座燃煤电站—普特拉姆煤电站。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公司秉承“质量高于一切”的原则,克服各种困难,团结协作,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了中国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该电站斯里兰卡方负责人沙利亚表示,电站对于斯里兰卡全国电网意义重大,同时也十分佩服中方人员快速有效的工作。

普特拉姆煤电站位于斯里兰卡科伦坡以北约130公里处,是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斯里兰卡首座煤电站,也是两国迄今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该电站项目一期工程于2007年7月开工,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已于去年3月正式运行发电,占斯全国总发电量的17%。另外,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二期工程预计将于2014年竣工,届时该电站将成为斯里兰卡发电量最大的电站,可大大缓解该国电力供应紧张状况。锡兰电力公司副主席维杰帕拉说:“如果没有普特拉姆煤电站供电,斯里兰卡全国每天可能会因为电力不足而出现8至10个小时的停电,或者政府需拿出600亿卢比用于紧急购电(1斯里兰卡卢比约合0.0077美元)。”为宣传普特拉姆煤电站,斯里兰卡不久前还将电站图像印在新发行的100卢比纸币上。

一群前来参观电站的小学生,有的用中文向我们打招呼。普特拉姆煤电站已成为中斯合作的一面旗帜,吸引许多当地民众前往参观。

文/张 锐

在市场竞争中迸发活力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李保民

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从国营工厂到国营企业的改革,时间是1978年底至1984年10月;第二步是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的改革,时间是1984年10月至1993年11月;第三步是从国有企业到国家出资企业的改革,时间是1993年11月至2003年10月。

在此之后至今的10年,则是国有企业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改革发展最快的阶段。国企改革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之路。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开始向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转变。从“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发生巨大变化。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国有企业在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实现自主经营到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传承着国之大企的担当与责任。从结构单一、一股独大到产权多元、共生多赢,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呈现包容性成长。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小散乱”的格局根本改观,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从2003年开始建立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分离,基本解决了经营性国有资产多头管理和出资人不到位等体制性问题,努力做到权力、责任和义务相统一,开创了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新篇章。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和完善业绩考核、加强重大责任追究等机制,使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得到层层落实;加强收入分配调控,突出强调“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基本原则,强化了激励约束;加强产权监督,形成覆盖全国的国有产权交易监控平台,从制度上遏制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强化境外资产监督,基本形成了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监督体系,推动国有企业突出主业、提高管控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强化风险防控,促进了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以企业法人财产权为核心的国资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新国企。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做强做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