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转型期财政改革发展之路
——评财政部综合司徐利博士新作《中国财政热点问题研究》
厉以宁

这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财政学专著。书中对宏观税负、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经济热点问题的阐述,对财政政策效应评价及财税改革模拟分析等财政难点问题的剖析,独辟蹊径,颇有见地。这与本书作者多年来在实际工作部门工作有关。

近年来,我始终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这个问题是:中国当前正处于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一方面,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两种转型重叠在一起。两种转型同样重要,同样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因此,现阶段中国的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从有利于双重转型的实现这一实际情况出发。财政问题也应该如此。像宏观税负、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度等等,既要考虑到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需要,也要考虑到计划体制过渡到市场体制的要求。没有广阔的视野,没有通盘设计的思路是难以促进双重转型的。作为一个财政学研究者,必须有战略眼光,才能在这个领域内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本书引导我们对财经领域一些广为流传的学术观点重新进行思考。作者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潜心钻研的态度,值得钦佩。

当前,我国正处于稳健发展和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正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双重转型任务,所以另一个问题很自然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究竟如何看待和处理发展和改革哪一项应该放在首位的关系?根据1979年以来30多年中国发展和改革的经验,不难得出如下的论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无疑十分重要,应放在首位。换言之,应当是改革探路、改革开路。1979年至1982年几年内,如果不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会有这么快的发展么?如果不进行产权界定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企业能这样顺利地发展么?进入新世纪后,如果没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区能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么?

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推进改革?是简单地搬用国外的做法,还是对国内外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国际比较?是淹没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之中,还是抛却表象,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实质?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双重转型的重叠是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空前的,没有任何先例可援。中国的国情就是如此。任何改革,任何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所以,一个研究者,以理论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不断升华理论,使之本土化,既需要有扎实的经济学功底、敏锐的视角、广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国情。希望国内实际工作部门人员有更多的研究成果涌现,为推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