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育文明之花 铸造兴国之魂
□ 本报记者 姜 范

当吴菊萍用双臂接住了坠楼的小女孩,当张丽莉用年轻的身躯护住了学生,当吴斌遭受重创之后依然将车稳稳停好、保全了一车人的安全,亿万群众将“最美”二字送给了他们。

这些“最美”生动地诠释着人间的真善美,标明了道德追求的方向和刻度,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体现。从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感动人物”,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争当,从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实践,从志愿服务的渐入佳境,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逐步加强,这10年间,文明提升的轨迹清晰可见,文明进步的成果就在身边。

十年文明大跨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连创辉煌的同时,精神文明之花同样枝繁叶茂、开遍神州。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入脑入心

进入21世纪,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向外看,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向内看,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以及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都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碰撞和变化?如何在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提升我们的文明水平?

答案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概括了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和部署。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这是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答案。建设这项基础工程、灵魂工程,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并成为亿万人民的生动实践。

各地各行业各系统掀起了实践核心价值体系的热潮。走在北京的街头,到处可见“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的北京精神的字样和各种形式的宣传片。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实践核心价值体系的重点目标,各行各业也纷纷推出了所属行业的精神表达:政法战线将核心价值观概括表述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海关提出了“爱国、厚德、增信、创新、奉献”的海关文化;水利行业强调“献身、负责、求实”;中央企业大力弘扬“东汽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有益尝试各具特色、易于接受,引发了亿万群众的热烈参与和支持。

“怀着感激的、感恩的、虔诚的心,每天播洒温暖的阳光。带着阳光般的微笑,传递着,哪怕是一点点的温暖的阳光,这是人类永恒的爱的主题,感受生命伟大”。在被誉为“当代雷锋”的“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的微博上,他写下了这样满含深情的诗作。今天,他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了1100万,成为传播温暖、关爱这些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从李素芝、王顺友到郭明义、杨善洲,这些来自群众身边的“全国道德模范”,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用他们的闪光善举照亮了心灵,也温暖了社会。从2007年起,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共评选出16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776名提名奖获得者。

榜样的力量在亿万群众的心中落地生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功利诉求,他们的故事朴实无华、贴近大众、深入人心。而通过巡讲、巡演、展览、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人们做道德良知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都使道德模范的社会效应进一步放大,激发起全社会向美向善向上的力量。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所在区域的“最美”、“好人”、“榜样”的评选。学习、关爱、崇尚和争当道德模范,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火红旗帜,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强大生命力。

文明之花,你我共同灌溉

人均公园绿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窗口行业服务满意度、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交通路口阻塞率、人均污水处理率、市民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和支持比例……这些看似复杂、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要内容。

这些指标的存在,也清晰地表明: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是群众,创建为民、共建共享才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目标。

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诞生于7年前。2005年10月,首批12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05年、2008年和2011年,中央文明委先后组织了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实践证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整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文明城市创建在各种创建活动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

一个新的群体应运而生。他们来自市民中间,给大到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小区管理,小到垃圾堆放、路牌错字、排队秩序“挑刺”,遍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被称为“城市啄木鸟”。他们能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市民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商,有效推动若干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些城市的主人翁组成的市民巡访团,成为了近年来文明创建活动的新生力量。

一系列科学的测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强了文明创建活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得到了各地政府、群众的重视和欢迎。以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为代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

“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著名演员濮存昕在一则公益广告中娓娓道来。自1997年开始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15载。近年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更丰富多彩、更贴近百姓的形式传播开来,使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走进人们的生活,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营造健康手机文化环境,文明短信传递活动功不可没。近年来,共有8500多万手机用户参与创作和转发文明短信超过7.6亿条。仅2011年,围绕“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主题,征集制作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就有90余件。“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文明交通行动”、“文明大行动”、“文明餐桌行动”等活动相继展开,有重点有主题有举措有特色,多种文明创建活动得到了亿万群众的欢迎和参与。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不断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拓展以学雷锋活动为重点的道德实践,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体育建设,认真抓好面向未成年人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落到实处,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志愿服务爱心温暖神州

云南彝良县地震发生72小时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志愿者就出现在地震灾区。如同四年前的汶川地震、两年前的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一样,哪里有灾情险情,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如同举国关注支持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一样,哪里有重大活动,哪里就可以看到志愿者的微笑;如同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留守儿童一样,哪里有弱势群体,哪里就有志愿者伸出温暖的双手。

“奉献他人 提升自己”的志愿精神,将神州大地的爱心和善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以来,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一直保持着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近十年来,志愿者的阵营快速扩容,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反映出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已建立43万个志愿者组织,常年开展活动的志愿者已超过6000万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活动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围绕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志愿服务,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的“三关爱”志愿服务,立足于让城乡基层和边疆地区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文化志愿服务,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关注度、影响力迅速提升。

善举不分大小,贵在持之以恒。志愿服务也是如此。如何实现志愿服务队伍由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是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的难点重点。通过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和文明单位测评的考核推动机制,形成了以各城市为主登记注册、培训提高的管理运行机制,以星级评定、评选先进为主要手段的表彰激励机制,用机制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上水平。2009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志愿服务基金募集有了专业机构,志愿服务活动从此有了宝贵而稳定的经费支持。

灵活高效地倡导文明,推心置腹地传播文明,浓墨重彩地宣传文明,文明这堂没有终点的课,期待着我们共同学习、参与、提高。积极参与、共同分享,文明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