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悠扬的音乐伴着海浪声远远地传来,这是居民们在树荫下抚琴弹唱。不远处的文体中心里,象棋、围棋、桥牌等文体用品一应俱全,老人们围坐在桌旁,一边下棋一边谈笑。志愿者们端着水壶、甜点,穿梭在桌子之间,为老人们斟上热茶。阅览室里,更多偏爱安静的中老年人在读书看报……
近年来,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按照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要求,致力于构建“惠民生、保民安、稳民心、聚民智、借民力、修民德”六大公共体系,全面加强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连续3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围绕滨海特色,梅沙街道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基层文化建设,率先建成居民举步可达的10分钟文体服务圈,组建群众文体队伍40多支。
为了让区域内的百姓切实感受到幸福关怀,梅沙街道在各社区设立“就业e通”信息化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种免费的就业、创业培训信息,使服务供给与民生需求有机对接,街道内实现“零就业家庭”100%推荐就业、困难群体100%“应保尽保”、育龄妇女100%免费健康普查、100%享有家庭医生“签约入户服务”等。梅沙街道还将公共服务普惠化范围扩大到外来人口,所有65岁以上居民可办理老人优待证,所有特困人员享有慈善救助,所有劳资纠纷均得到化解。
通过创新公众有序参与机制,梅沙街道不断促进社会管理由“行政手段”向“公共治理”转变,使每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全面表达、充分吸纳、合理体现。街道引导居民自发成立“家在东海岸”社区自律中心,“社区事务大家议、大家定”,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在每个社区设立民意表达工作室,82名“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化联系辖区实有人口和非公企业,让各种意见充分表达,在尊重和理解中整合民意、化解矛盾。
梅沙街道党工委书记常淑安表示,街道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从就业、环境、健康和文化4个方面着力构建公共服务惠民生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福利优质化”。梅沙街道良好的社会管理和文明建设,也吸引了30多个国家的外籍居民落户,他们和梅沙片区的居民一起共建共享着“幸福梅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