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通运输面貌一新
薛志伟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港口及内河航道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强化,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优质服务。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

公路交通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加大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为主体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推进,“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基本贯通,一个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公路总里程由176.52万公里增长到410.64万公里,增长了1.3倍。其中高速公路由2.51万公里猛增至8.4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

中央还加大了农村公路的投资倾斜力度,从2002年的63亿元到2011年底的438亿元,中央投资增长了近6倍。其中,“十一五”时期中央投资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年均递增32%。10年来,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280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41万公里,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97.18%和84.04%。2011年农村客运车辆达35.7万辆,全年完成农村客运量79.5亿人次,占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的26%。

此外,我国公路桥梁隧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已迈入世界桥隧强国行列,相继建成一批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特大桥梁和隧道。主跨1088米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是世界上首座千米级跨径的斜拉桥,也是目前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斜拉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主跨1650米的钢箱梁悬索桥,主跨长度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世界上抗风要求最高的桥梁之一,可抗17级超强台风。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跨海大桥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攻克了在强潮海湾建设跨海大桥的技术难题,获得了20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形成以及运输能力、通达程度的提高,为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和国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条件,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1年,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从147.53亿人次和111.63亿吨增长到382.62亿人次和282.01亿吨。公路客运在春运中承担的比重占92%以上,10年间我国新增客运量的80%以上和新增货运量的70%以上均由公路运输完成。

水运建设全面推进

10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系统码头建设,积极推进五大港口群体协调发展,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港口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现代港口体系。

截至2011年底,我国大陆拥有港口400多个,拥有生产性泊位31968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1762个,其中沿海港口拥有深水泊位1422个,较10年前增加了1倍;内河港口拥有深水泊位340个,较10年前增加了1.5倍。我国已拥有可以靠泊装卸15万吨集装箱船舶、35万吨散货船舶和45万吨泊轮的能力,港口码头泊位不断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港口靠泊能力不断提高。

如今,水运已成为我国沟通国内外的重要桥梁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通道,承担了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95%的原油和99%的铁矿石由水运进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港口大国,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排名前20名的亿吨大港中,我国占了12个。目前,大陆有8个港口进入世界港口吞吐量的前10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1年底,全国内河通航里程12.46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1.03万公里。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一批高等级航道已经达到1000吨级以上航道标准。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可通行5万吨级至10万吨级船舶。长江已经成为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此外,我国大力推进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救援体系建设,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海事管理模式,构筑了覆盖我国沿海和内河主要水域的交通安全监管和搜救应急反应网络。

城市公交不断强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根据不同城市规模和特点实施差别化的轨道交通发展策略,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已初步建设起规模合理、网络通畅、结构优化、有效衔接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如今,我国市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正逐步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市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正初步形成轨道交通网络主骨架;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则结合自身条件建设起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35884条,运营线路总长67.29万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58条,运营线路总长1699公里。

近年来,城市公交运力大幅增长,天然气、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型节能环保运输装备以及安全监控平台等先进监管设施不断投入应用,运输能力显著提高,节能减排和安全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1年,城市客运系统运送旅客1165.55亿人次,承担的日均客运量达到3.19亿人次。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715.79亿人次,轨道交通完成71.34亿人次,出租汽车完成376.71亿人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公交运营网络。

此外,我国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结合铁路新线建设和枢纽功能优化调整,统一规划和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大城市发展市郊铁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心城区与郊区、卫星城镇、郊区与郊区、城市带及城市圈内的大运量城市交通问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