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的顺义人
本报记者 苏 民

不久前,记者来到与顺义空港开发区B区一街之隔的空港吉祥花园。从2006年起,为了给空港工业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便于更多的大项目入驻,后沙峪镇吉祥庄村500多户村民陆续搬迁到这里,高荣华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高荣华告诉记者,在她家老屋原址上拔地而起的,正好就是现在名企云集的MAX空港企业园,平日里站在家里的阳台上便能与其隔街相望。

5年多过去了,高荣华每次看5年前用DV为老宅拍下的最后画面,再想想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就感慨万千:“沾了开发区的光,让咱过上了城里人的好日子!过去住的是旧平房,生活起居样样不便;现在搬进了新楼房,水电气厕样样齐全。过去出门道路曲折狭窄,雨天泥泞、夜路摸瞎;现在柏油大路四通八达,绿化优美,路灯明亮。过去年轻人待业在家,没头蝇子似的看着眼晕;现在工作就在家门口,高薪高就大家都高兴。”

顺义区坚持工业化带动,统筹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5年来,无数农民过上了像高荣华这样的幸福生活。

29岁的顺义农民韩艳海一家今年喜迁新居,家就在永欣嘉园限价房小区。“2009年结婚后,一直借住在亲戚家,2010年摇号中签,今年,我俩终于住进了自己的新房。”

韩艳海是龙湾屯镇焦庄户村人,父母在家务农,自己在城里一家公司上班。“摇号结果公布那天,我激动得一夜未眠,原本以为一直要租房住呢……”他对记者感叹,“幸福来得太快”。

在永欣嘉园一套宽敞的三居室里,韩艳海拉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家,“大卧室父母住,中间一个是我和妻子的,留下一间正好做儿童房”。

顺义区自2009年开始保障房建设,几年来,累计竣工回迁安置房3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8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实现1:1配售,让4813户限价房、839户经适房申请家庭圆了住房梦。

王浩则一直觉得自己与顺义区有着不解的情缘。大学毕业后,他居住在顺义,工作在市区,囊中羞涩,图的是顺义低廉的房租;后来公司向郊区拓展业务,他工作在顺义,居住在市区,有了点钱,恋的是都市的繁华与便利;如今成就斐然,事业在顺义,别墅也在顺义,理由很简单,工作与生活多元化的需求,顺义都能完全满足。

“这些年我游历了世界各地太多的城市,但顺义是让我最难定义的一个地方。它承载功能之完善,包容要素之丰富,发展前景之多元,令人惊叹。”王浩说。

他的感触,代表了许许多多的新老顺义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