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始终是“三农”发展的动力
瞿长福

翻开10年来的“三农”发展画卷,粮食连年增产、收入持续增加、农业税免除、种粮有补助、9年义务教育全免费、看病有新农合……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三农”的巨大变化。“三农”发展的辉煌历程,彰显了改革发展的强劲音符和美好乐章。

认识上不断升华,拓展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但如何从根本上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没有明确答案。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的巨大活力,但城乡分割的樊篱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海、江苏等乡镇企业率先发展的地区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兴办农村社会事业等方式“以工补农”,但城乡统筹作为一种发展理念,还没有成为不同区域各级政府的自觉行为。

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从根本上宣告了过去以价格“剪刀差”、财政投入城市优先等为代表的“以农补工、以农促城”观念、思想以及政策行为即将成为历史,更意味着对“三农”认识的升华,意味着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的丰富成熟。正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确立,形成了新阶段制定农业农村政策的指导思想,促成了10年来统筹城乡发展系列政策体系的丰富完善。

实践中不断突破,攻克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体制机制障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确立,为农业的发展改革指明了路径,但在农业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工业如何支持农业?怎样多予少取放活?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也没有任何教训可鉴,唯有以改革的决心和信念去摸索、去探求、去突破,“摸着石头过河”是智慧与勇气的选择。

农业税费改革就是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突破的深刻证明。这项前无古人的伟业始于1999年,随后2000年在安徽农村试点,2001年、2002年先后扩大到江苏、河北等20个省区,2003年在全国推开。这一阶段主要是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屠宰税等,还没有提出取消农业税。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认识的逐步提升和国家财力的不断积累,2004年,党中央作出了“5年内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策并在黑龙江、吉林试点。2005年,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废止农业税,开启了农业改革发展的新天地。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10年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改革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丰富的政策支持体系,构成了我国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制度创新。以连续出台的9个中央一号文件为例,分别从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基础、水利和农业科技等9个方面对“三农”发展作出战略性部署,这些政策把阶段性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既重点突破又整体推进,既有顶层框架设计,又有具体实施细则,推动农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也为进一步深化“三农”改革打下了基础。

如今我国的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三农”基础依然薄弱,正如改革发展催生了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局面一样,农业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发展。唯有改革发展,才有农业的持续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