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信息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油田”显魅力
——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信息化建设
本报记者 杨国民
图为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生产管理信息中心。 本报记者 杨国民摄

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作业区,采油工人在手机上轻轻按键,就可以看到方圆上百公里数百台抽油机的抽油量、流速等数据,而以往这都要靠采油工人跑腿抄录,工作强度和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这一切都归功于物联网技术运用,由于给每台抽油机的仪表上安装了数据收集和发射系统,采油工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中国移动新疆克拉玛依分公司结合当地油田发展的智能化需求,将移动业务广泛应用在油田的采油、生产、流通等环节,实现了一系列配套技术的新突破。在油田作业区,移动办公、野外施工数据上报与信息查询、电力无线抄表、油井监控、油田数据采集、GPS车辆移动定位等信息化解决方案得到广泛应用,其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在全国同类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现在等于把油井搬到了厂子里,不出门就能了解各口油井的运行情况。一旦出故障我们能及时去排除,减少了不少损失。”采油一厂的老李这样形容现在对油井的监控方式。由于油井多位于戈壁沙漠,点多面广,作为技术人员,老李和他的同事们过去经常开着车拉着测试仪往返上百公里去巡井,忙上一个月才能把全厂所辖油井测试一遍,费时又费力。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作业现场分布地域广,一些偏远地区指挥中心人员无法到达现场等情况,中国移动新疆克拉玛依分公司开发了“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在油井上安装传感系统和无线发射装置,油井电机的电压、功率及油井温度等多项数据可每2分钟发回到监控室。过去需要15个人背着沉重的装备到各采油井现场3天才能完成的油井数据采集工作,现在只需要1个人在机房里2个小时就能完成。到2011年,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已经在克拉玛依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已有超过1万多个无线数据采集点。

原油为危险品运输,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监控,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线路和情况,对此,中移动克拉玛依分公司开发出车辆远程定位监控系统,运用GPS定位技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实现了克拉玛依油田4000多辆油田生产运输车辆的数字化管理,为油品运输保驾护航,每年为油田节省100余万元的成本开支。同时,克拉玛依分公司还通过无线技术实现了油田无人值守变压器和油井电机等设备的无线监控,为油田的正常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巡井工人采集完数据后,进行手工记录,回到作业区后再录入电脑,由于各巡井工人负责的油井距离不同,回到作业区的时间不一,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效性均不能保证。现在,通过油田无线巡井系统,巡井工人手持PDA终端,现场采集后即可输入手机,通过无线网络,当时就可回传至后台电脑。基于手机终端的油田生产日报系统,可以将克拉玛依1700多口油井当天的采油数据实时发送给管理层;管理者想要了解哪口油井的数据,也可以通过手机发送指令,油井上安装的传感系统和无线发射装置会自动将数据发送至手机上。过去需几天完成的统计报表,现在只要几分钟就可完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