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办的国企发展与中原崛起高峰论坛于9月22日在河南郑州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国有经济”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为国有经济在中原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献计献策。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使国有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要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要在产权结构多元化方面下功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提升企业软实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国有企业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要抓住机遇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特将论坛嘉宾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继续发挥国企的“脊梁”作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吕 政
近来有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垄断了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资源和市场,国有企业低效率,应当取消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在一些网络舆论的误导下,一些人也对继续坚持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了动摇,以为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张是对的。这种主张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符合中国国情。
第一,从国有企业建立的历史背景看,我国的工业化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通过私人资本自我积聚逐步转向资本集中,也可以渐进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向资本密集型为主导,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在当时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为了加快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通过举办国有企业的途径实现资本集中,迅速奠定了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基础,并建立起技术密集型的、独立自主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以央企为骨干的国有大型企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脊梁,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第二,大型国有企业符合生产集中化的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由生产力技术构成所决定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必然导致资本的集中化和社会化,特别是在资本和资源密集型行业,要求实现规模经济,并以资本集中为特征的大型企业为主导。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通过资本集中化建设大型企业,以达到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和实现规模效益,我们不应当把规模经济与垄断混为一谈。
第三,国有大型军工集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
第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改变我国工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既要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也需要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大企业与大型跨国公司相竞争,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公司,如杜邦、奔驰、丰田、新日铁等等,其资本结构早已高度社会化,企业的治理结构实行委托代制,高管团队并非家族内的近亲。
用小农经济的私有观念来理解现代企业产权结构,不符合现代社会资本集中化和社会化的要求。
第五,必须吸取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私有化过程中的教训。
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李保民
国企的发展,首先要明确改革发展的目标。在“十二五”期间以及更长的时期,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央企的改革发展,核心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争创世界一流。这要求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概括起来讲,国企要做到“强与优”需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做到“强与优”,要在国企的产权结构多元化上下功夫。在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际上在产权上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混合经济体都已经实现相互融合。中央企业65%的资产都已经是上市公司。在产品上更是如此:以汽车为例,各种零配件达到上万个,90%都是来自非公经济。现在由国资委监管的各地的投融资公司,主要有两个平台,一个是投融资,一个是抵押担保。在抵押担保平台里面,百分之百的抵押担保都是为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服务。这种高度融合,基本实现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以下一步在做优做强,在产权多元化方面还是要下功夫。特别是要在吸引非国有制投资主体,引进战略投资方面要下很大的功夫。
第二,做到“强与优”,要在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上下功夫。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决策机制、问责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努力做到国有资产真正有人负责,这是进一步要做的事情。同时在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以及管理优势等。
第三,做到“强与优”,要在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要在独特的技术,独特的信息网络,创新的产品和金融结合等方面下功夫。核心竞争力,才是国企强和优的集中体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很好地总结反思高铁的经验教训,把核心技术搞上去。同时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做好的工作,我们要努力去做好。
第四,做到“强与优”,一定要在提升软实力方面下功夫。这对央企尤为重要。软实力的范围很宽泛,但是总的来讲,对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诚信等方面都要狠下功夫,这样才能成就百年企业,才能促进企业由大到强。
做好全局规划
国有企业应做好全局规划。在产业布局上,国有企业应立足核心的、基础性的产业,强化自身优势。
国有企业不可能覆盖整条产业链,但可以通过自身的核心作用,通过行业带动以及产业链互动的方式,推动和引领相关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社会责任首先体现在以自身实力为整个区域发展传输动力。
其次,在面临发展机遇的时候,国有企业应注重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要将对经营风险的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将其纳入战略规划,通过体系和制度加以完善和约束,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
第三,国有企业应该做打造中国强势品牌的排头兵。在国有企业壮大的道路上,要逐渐树立品牌意识,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强势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富的溢价回报。品牌不仅仅对经营一般商品的企业有重要作用,对建筑、能源、化工等产业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企民企都要深化改革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赵振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一直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个就是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要消灭私有制;另一个就是最近一个时期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国有企业的腐败论、低效论、停滞论等。
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个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就是毫不动摇地引导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一书里谈到一个重要的观点:理想的所有制就是把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所有制。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要让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能够得以发展。
在国外,增强综合国力,更多地依靠大企业。沃尔玛一年的营业额达到4000多亿美金,这个数字超过我国很多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研发前沿技术,同样要靠大企业。我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也需要跟踪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当然,小企业也有自己的功能,一是为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二是增加就业,三是小企业能够成长为大企业。
通过深化改革,我们的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做大做强了。下一步,还要在分配制度、产权结构等方面深化改革。同时,民营企业也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问题,同样要从制度上优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杨承训
近年来,一些人对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些模糊认识。必须强调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和支柱。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这是由其所具备的条件决定的。首先,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性质的,要实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不像私人企业那样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决定了它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其次,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和基本力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物质实体。第三,国有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源,包括40万亿元资产和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四,企业质量较高。国企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装备好,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是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力量。而且,国企政治素质高,有党的坚强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能够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国有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二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三是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质量,四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五是实行按劳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注重企业文化
河南位于中国的地理几何中心位置,中建七局提出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拓展转型,这种探索很好。企业要转型升级,我觉得要从保障供给转为创造需求,这么做,企业前途无限光明。
中建七局很关注企业文化,这条很重要。建筑行业是分散作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干,我认为要特别注意积累经验和管理知识,就是将子公司独特的经验积累起来,构建企业自己的经验知识资产大厦。不要只是强调企业的总资产,支持企业的是无形的经验知识资产。
释放国企内在优势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贺海飞
国企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关系到我国能否成为一个强大而有活力的发达经济体,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国企作用的发挥,除了以必要的规模效应为基础,更应该强调价值效应,要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集中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放到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比较优势的区域和领域。国有企业的作用发挥,就是人才、资金、科技研发、管理、品牌等内在优势的释放过程,而释放必须要有空间和转化媒介,应注重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与外部资源的协同性、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性、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国有企业的作用发挥,也应是以提升行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整合优化过程,对既有产业链条的深度延伸,对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以国有企业为高端引领,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帕累托改进”。简言之,国有企业的作用有效发挥,必须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自身优势为依托,以产业振兴为抱负。
身为驻豫央企,中建七局将在中原崛起的大局中谋划发展,进一步秉承中国建筑“拓展幸福空间”的基本使命,推进“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五化策略,大胆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成为一支挑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重任的建设铁军。
为此,我们要做中原产业升级的引领者,要做中原自主创新的先行者,要做中原和谐建设的践行者,要做中原灿烂文化的传承者。中建七局将用先进文化统领团队、凝聚员工、管理企业,引导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一家受人尊敬、基业常青的企业。
加强监管 优化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 宇
近两年关于国有企业的一些包含着片面、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践中也是错误的。比如一说到国有企业,就是低效率的,比如垄断等。
我认为,国有经济具有制度优势。其一,国有企业是全民的,因此它具有资本积累的优势,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比如三峡大坝、航天科技,没有国有资本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建起来。其二,国企具有人才优势。现在,不少大学生毕业的首选是国企,因为国企有广阔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其三,国企具有政治优势,相对一些民营企业而言,国企的管理更加规范,制度更为健全,决策也更加科学。
当然,国有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问题:
一是国有企业的监管问题。现在关于国有企业,还没有统一的政策和管理机构,国资委管的只是一部分。这样导致对企业的监管有缝可钻。建议建立全范围的全国性的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二是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的民主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科学和民主决策机制,决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三是国有资产的布局结构问题。现在有一些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哪些领域属于国计民生的领域?哪些领域叫关键领域?由谁规定国有企业在哪些领域应该进或者应该退?等等。
总之,深化国企改革,是为了发展壮大,是为了做得更好,特别是为了让国有企业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真正成为社会的支柱,为人民谋福利。只有坚持这个方向,国有企业才能越来越有活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提升核心竞争力
目前,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泛泛而谈,因为垄断分三种情况,一是市场垄断,二是技术垄断,三是行政垄断。从这三种情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今后应该逐步减少行政垄断,强化技术垄断。要通过改革,改变通过行政垄断而达到市场垄断的做法,通过强化技术垄断而走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大舞台。
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应逐步转向如何强化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转向如何提升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抗击打能力上。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载体,真正承担起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民经济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