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副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10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舌尖上的人生
宋木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吉林榆树育民村前五号屯有我的家门。

湛蓝的天空映照着黝黑的土地,林荫树簇拥着蜿蜒幽静的乡间土路伸向远方,凸显着铁轱辘马车轧出的两道深辄。袅袅炊烟,朵朵白云,潺潺流水……这幅家乡山水图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

绿叶对根情意长,炎黄子孙爱家乡。爱家乡的黑土地,爱黑土地上生长的万物生灵。闻着有清香,吃着有味道,舌尖上蘸满了亲情,流淌着乡情。

黏豆包 人生路上不舍不离

经当家爷爷的圈定,在家乡南梁阳光充足、旱涝保收的黑土地上,播种几条垄产量低又费工的糜子。这糜子脱穗去皮就是大黄米,再磨成大黄米面,是做黏豆包的主料。

这么珍贵的大黄米做黏豆包,只有我妈妈亲自主持和面、包团、上屉。刚出锅的黏豆包,散发出大黄米独有的清香、甜蜜。吃在嘴里咽在肚中,大黄米面黏豆包也醉人,醉了孩童,醉了老翁,男女老少都得醉。

后来我妈把制作黏豆包的“专利”,传给了我二嫂。我或许是吃黏豆包吃的,长大了,长高了,上学了,做事了,进城了……

有哲人说:故乡是带不走的东西。我每逢回家乡,二嫂为我接风的一贯是黏豆包。二嫂进城了,又把“专利”传授给留守家乡的妹妹。与时俱进,品种更新,妹妹又用苏子叶、槐树叶、桑树叶包成饼蒸着吃。大黄米和天然植物叶子搭配,米香和叶子香在舌尖久久回荡。问吾能有几多留,黏米豆包吃个够。追思乡情,流连忘返。

我在北京过60岁生日时,家乡的大外甥女问我带什么礼物,我说铲一包当年种糜子的黑土。外甥女很听话,把黑土装在花660元钱买的紫砂罐中,恭恭敬敬地献给我。生日宴上众人为之惊喜,长时间热烈鼓掌。我长兄十分感慨道,“我们兄妹7人都是生长在这黑土地。我们这一辈,下一辈的下一辈,都不要忘记那片黑土地。常回去看看,想着家乡意味着不忘本。”此后,宋家族人都遵照长兄嘱咐,常常看家乡黑土,吃家乡饭菜,寻根寻魂。

生日过后我把这罐黑土放在装饰柜里。我的同事加朋友小韩从美国回北京探亲到我家做客,看到这罐黑土,主动向我要一瓶带走。他说闻到这黑土的芳香,就闻到祖国的味道了。故乡的土走向世界,炎黄子孙倍感光荣。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我80寿辰的礼物是妹妹从家乡带来的大黄米面黏豆包。它同99个桃子生日蛋糕相媲美,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一路走来,跟随我身边的罐装黑土散发着生我养我的泥土芳香,诚实的糜子穗低着头让我学习做人的品格。岁岁月月喜欢吃的黏豆包是伴随我人生之路的第一要“物”。铁锅里蒸出的黄米香甜,越蒸味道越浓;铁锅下燃烧豆秸柴火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品位,越烧火势越旺;铁锅里拣出来的是烈火炼就的人生,越品味道越香。舌尖上饱含着浓浓乡情,恋恋亲情,悠悠中华情。

豆瓣酱 人生味道越品越浓

中国出大豆,大豆在东北,东北在吉林,吉林在榆树。我爱老家,我爱大豆之乡。可是榆树人却说,家趁万贯不拿黄豆当饭。我孩童时不懂事儿,地里的大豆快要成熟时,约几个小伙伴到大豆地把豆秧薅下一堆用火柴点着,豆角烧熟了把火扑灭,蹲在地里吃嫩豆,又香又甜。回到家爷爷看见我们嘴巴儿黑黑的,就挨一顿臭骂:把你们的馋舌头割掉!爷爷的家规很严,也不准炒黄豆、生豆芽、做豆饭。只准用大豆交公粮、榨豆油、做大酱。

做大酱的说头可多着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妈亲自煮大豆做酱块子,用纸包严放棚顶烘干发酵。四月二十八庙会吉祥日,取酱块子掰碎,下到烧开盐水放凉的缸里,用的是建家立业的一口轱辘把深井的水。把酱缸放在院子朝阳的地方,一天打耙三至五遍。在酱耙子上系一个红布条,说是能辟邪,祈求“酱神”保佑大酱好吃。一个屯子一家大酱一个味儿,我最乐意吃妈做的酱。后来妹妹继承做大酱的传统工艺,和妈做出来的酱一个味儿。妹妹每次到北京来都给我带大酱,豆香、酱香溢出口。舌尖上沾到豆瓣的味道,唇齿留香,刻骨铭心。世上最甜的要数蜜,豆瓣大酱比蜜甜。问“酱”那得清如许,唯有大豆井水来。

在大酱缸里还腌制黄瓜、辣椒、土豆、萝卜、地葫芦等蔬菜,成为大酱的副产品酱咸菜。大酱的味道同各种蔬菜独有的品味,散发出似瓜不是瓜、似豆不是豆的味道。酱辣黄瓜就稀饭,故乡亦有六必居。与我唇舌相浸润,带着酱香走天涯。

蒲公英 人生花絮随风飘去

家乡的黑土地是块宝,生长着很多很多能吃的野生植物。柳蒿芽、黄花菜、小根蒜、马齿菜、小叶芹……我最青睐、最喜欢吃的是蒲公英,俗称婆婆丁。它生长在路旁、荷塘边、草甸、地头。春天的嫩芽采下来蘸酱吃、熬汤吃、包馅吃。它是开春后最先冒芽能吃的野生植物,所以也有叫它迎春金簪草的。我爱吃蒲公英,吃自己采来的更是清香爽口。一直吃到它成熟长出白绒绒的花絮,圆圆的,白白的,像一朵小小白菊花。绒绒花絮虽然没有味道,但我看着这朵朵绒球,舌尖上的清香又在唇里回荡。这时似乎萌发出不该吃它嫩芽的“有心采一朵怕它来年不发芽”的愧疚感。

2012年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拙作《八十记忆》,第一章“前五号屯有我家门”中写道:“七岁了,一块旧蓝布包着一个苞米面饼子、两本书、一块咸菜,喊着‘一二一’,趟过一条河,爬过一道岭,到六号屯上学去。上学的路两旁长着很多很多的蒲公英,一束束的小黄花,秋天长成白色花絮的种子,风把它吹得很远很远,来年再生根开花。老师让我们像蒲公英那样,绒绒花絮风吹去,洒向人间都是情。”

红姑娘 人生幸福甜甜蜜蜜

在老家的房前屋后、地头地脑、树林地里、河沟岸边,生长着一种草本植物。茎高五六十厘米,叶子椭圆形,开白花,结绿果。秋天采摘下来用线绳穿成一串串的,挂在朝阳的屋檐下。经过日照和秋凉,果实由绿变红,俗称红姑娘。这可称得上东北那圪垯黑土地上的独特产品。剥去红皮,露出一个红红的圆果,吃一口酸里透着甜,甜里透着香。一连吃几个,忘了蜂蜜甜。不少老人都会哼唱这《红姑娘歌谣》:“红衣裳红帐子,里边住个红胖子。吃了红胖子,生个红胖子。来年还要红胖子。”

打开往事的闸门,让我这耄耋老朽想起家乡红姑娘的故事。我相处女朋友时,妈说要相看相看。女朋友也要看看家是啥样。那是秋末冬初的淡季,农村没啥好吃的。妈就把房檐下挂的一串红姑娘摘下来。女朋友吃了,高兴极了,笑着喊了一声:“妈,真甜!”红姑娘甜,换来女朋友的嘴甜。一声妈叫过之后,妈妈终成婆婆了。后来我们每逢回家乡,都享受舌尖上红姑娘的酸甜。临走时还要带上一兜子,红姑娘相随相伴,甜甜蜜蜜到永远。

故乡一年四季对我舌尖全覆盖。春天有蒲公英的清香,夏日有黏豆包的米香,秋末有豆瓣酱的醇香,冬季有红姑娘的甜香。春夏秋冬,让我感悟家乡的味道,感悟记忆的味道,感悟年轮的味道。如今洋味虽然空中飘,舌尖故乡仍然是中国味。深深烙着浓浓乡情、亲情、友情和恋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