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区——建设生态绿谷
2012年春天,对于平谷来说意义非凡,中国乐谷·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季再次奏响精彩乐章,竖起国际流行音乐的新标杆。平谷区文化创意产业“一业带百业,音乐汇百艺”的繁荣局面正在形成,平谷区正大踏步朝着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国际化音乐产业集聚区的目标奋进。
据北京市区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绩效评估工作协调小组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平谷区从处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5个区县中的较低水平升至较高水平。平谷区委书记邱水平表示,“这种厚蓄待发的优势,体现了首都生态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科学发展的方向。”
“十一五”时期,平谷区提出建设“一区三化四谷”的发展战略,打造生态绿谷、京津商谷、绿能新谷和中国乐谷。平谷区以“四谷”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物流口岸、新能源、商务旅游等产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一五”初期的15︰47︰38调整为10︰43︰47,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质的飞跃。在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县中,“十一五”时期,平谷区地区生产总值以20.2%的年均增速位列第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以27.7%的增速位列第一,城乡居民收入以13.1%和13.8%的年均增速位列第一。
2011年9月,在打造“四谷”的基础上,平谷区委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幸福平谷”、实现“五谷丰登”的构想。邱水平说,“幸福平谷,就是在关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提高人民幸福感为目标,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福祉,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筹共进,发展指标与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平谷区提出的“五谷丰登”战略构想,体现了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协同发展的理念。正是这一理念,推动了平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年上半年平谷区实现10%的经济增速,在整体上推动了平谷区的跨越发展。
目前平谷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7%,居全市首位;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13平方公里,达标率处于生态涵养发展区最高水平。“十二五”时期,平谷区将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到2016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5.05%,林木绿化率达到71.25%;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和国家生态区,打造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山水宜居的“首绿之区”。
文/本报记者 苏 民 通讯员 于雷鸣
北京顺义区——世界空港城展翅腾飞
走进临空经济区,只见飞机在蓝天上划出美妙的弧线;如珍珠般散落在这片热土上的大企业、大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建设施工……这就是素有“北京粮仓”之称的顺义区。如今,顺义区以航空、汽车、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会展为代表的临空产业集群实现了迅猛发展,一座世界空港城正在展翅腾飞。
“这些年,顺义区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端产业,引进大项目,以带动整个区域发展。”顺义区委书记张延昆告诉记者,“顺义区以前是传统农业区,如今是重要的工业区,将来还要成为新兴的服务业大区,顺义区的产业发展一定要走在最前沿。”
2006年至2011年,顺义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0个,协议投资额达2406亿元。其中,北京现代汽车总投资280多亿元,目前发动机、复合材料、系统公司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一期建设计划投资150亿元,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航天科工集团投资建设的北京航天产业园协议投资额达111亿元,年内将开工建设。2012年,顺义区已经初步确定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90个,总投资额达988.3亿元。
今天的顺义区,按照“空港国际化、全区空港化、发展融合化”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形成了以首都机场和天竺综保区为核心,以空港经济开发区、林河经济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车生产基地、国门商务区等重点经济功能区为支撑,以航空产业、汽车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为代表的临空产业集群。
产业、就业“两业融合”。顺义区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打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与提高就业质量有机结合,实现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近年来,以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现代、新国际展览中心、首钢冷轧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航空、汽车、会展企业落户顺义;北京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中国航空信息数据中心总部等投资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以花博会引领的花卉产业链逐步形成,为城乡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过去的5年,顺义区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业兴城”,走出了一条产业优化升级、就业较为充分、人口总量控制、资源合理开发、经济社会协调、城乡统筹的发展之路,构建起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六个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张延昆表示,今后将紧紧围绕“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的目标,切实将顺义区建设成为北京东北部面向区域、具有核心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综合新城。以临空经济区建设为中心,加快打造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以打造汽车、航空两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为抓手,做强做大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引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家园。
文/本报记者 苏 民
通讯员 皮亚明
北京密云县——迈向绿色国际休闲之都
密云城郊蔡家洼村,绿树成荫,果香扑鼻。
“这里原来都是荒山,如今我们栽下了几万棵果树,苹果、海棠、樱桃……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党委书记王大林告诉记者。这个村还成立了热带水果园、特色卤水豆腐厂、观光工业园等30多个公司,年产值达10多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万多元。
蔡家洼村的特色,在于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工业为龙头,以旅游业为依托,把3个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也是密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密云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依托半个世纪“保水”所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密云将这种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保水”与“富民”的科学发展。
“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保护好一方净水,是密云的责任。”密云县委书记汪先永表示。密云建立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开展密云水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密云水库水体质量长期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密云也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评为“国际最佳休闲宜居名县”。
依托青山碧水的良好生态环境,密云注重统筹保水、富民、强县的关系,提出了建设以“绿色”为特征、以“国际”为水准、以高端重大项目为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密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进了北汽福田、北新建材、中青旅古北水镇、港中旅房车小镇、华润希望小镇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密云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财政收入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农民增收速度连续3年全市最高;密云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并被评选为“绿动·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
在潮河之滨,密云新城南端,又一扇绿色发展大门正在徐徐开启。规划面积6.94平方公里的密云生态商务区已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商业,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具有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总部、休闲旅游企业总部、绿色节能环保企业总部和高端商业项目,打造“山水商务、田园总部”。
“如今,生态密云正在紧随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步伐,向‘绿色国际休闲之都’迈进,进入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的发展新阶段。”汪先永说。
文/本报记者 苏 民
通讯员 骆腾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