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蜀振兴换新颜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面前,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省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整体性跨越,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地震灾区 脱胎换骨

群山环抱,岷江奔流,一栋栋藏羌风格的小楼成排成行,连成街市,前来参观的人流在整洁的街道之间往来穿梭。当地的姑娘小伙,或当导游,或做保洁,神态怡然。夏末的汶川映秀镇,人们住着新房子,过着新生活,4年多前的“伤心小镇”已变成“温情小镇”。

巨变的不只是震中映秀。在汶川新县城,曾经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新居,修筑了一条条宽阔的街道,重建后的西羌文化街已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都江堰虹口镇,“熊猫驿站”乡村连锁酒店几乎天天客满;在北川新县城,杨华娟等来自北川农村的姑娘们飞针走线,羌绣艺术已成为她们的新职业,月收入可达到三四千元;聚集了东汽、东电和二重等大型国有企业的重灾区德阳市,如今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机械制造业基地。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到今年初,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已经胜利完成。四川省成功解决了540多万户、1200多万名城乡居民的住房修建问题,提前1年实现了“家家有房住”;妥善解决了20万名失地农民异地安置问题,帮助170多万名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了“户户有就业”;高度重视因灾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从政策、制度和工作上给予了帮扶和救助,基本做到了“人人有保障”;在142个受灾县高标准、高质量地维修加固和重建了各类学校8283所、医疗卫生机构2292个,新建了一批功能完善的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实现了“设施有提高”;完成了233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整理复垦了200多万亩灾毁土地,恢复了林草植被近450万亩,努力实现了“生态有改善”;把恢复重建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全面实现了“经济有发展”。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全面超过灾前水平。

开放高地 强劲崛起

一组来自成都海关的数据让人瞩目: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80.9亿美元,外贸规模居中西部之首,同比增长44.6%,其中出口总值为188.1亿美元,增长74.7%。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国内经济增幅趋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下,四川对外贸易何以保持较快增长?答案虽多,却都聚焦同一个关键点:西部开放高地的建设,有力推进了西部经济高地的崛起。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进入了全面开发开放的新阶段。四川把握发展趋势,重新审视省情,在实践中凝聚成“共识”:只有冲出“内陆盆地”,才能登上“发展高地”。

开放的竞争,说到底是环境的竞争。推进四川全面开放,首先要破解交通不畅、物流成本高、配套服务能力不足等瓶颈。

四川着力破解“蜀道难”,加快开放通道建设,全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由全国路网的“西部终端”变为“西部中枢”。

高速公路方面,目前,四川已累计建成高速公路出川通道9条,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6500多公里,这一指标由2007年底的全国第十二位跃升为第二位;铁路方面,“十一五”以来,是四川省铁路建设开工项目最多、在建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这几年里,新开工成兰、成贵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23个,开工、在建的达到3300多公里,完成投资逾700亿元,铁路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达到6800公里。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拉近了四川与外部世界的时空距离,对推进开放合作、发展通道经济创造了条件。

在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开放合作成为四川发展的突出亮点。承接产业转移实现重大突破,2011年引进外资突破110亿美元,引进国内省外直接投资突破7000亿元。对外经贸实现重大跨越,进出口总额连续3年跨越1个百亿美元台阶,出口跻身全国十强。

高位求进 亮点多多

近几年来,四川“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在“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经济大发展:2007年到2011年,全省经济总量4年翻了一番,去年突破了2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年翻了一番,去年突破了2000亿元。实现了产业结构大调整,一大批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正在崛起,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全省工业集中度提高到64%。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四川把稳定投资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启动事关城镇化和重大产业布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交通、能源、农业、水利、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等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使投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带动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几大亮点。

一是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39亿元,增幅20.5%,其中6月完成投资1896亿元,创单月投资新高。民间投资表现十分抢眼,增长31.1%,占全省投资的51.7%,对全省投资增长贡献率达72.5%。

二是市场消费稳定增长,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一半。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等积极因素作用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8.2亿元,增长15.9%。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6%,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结构得到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高载能行业占比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继续保持大基数、高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行业结构、用电结构、工业出口结构等相继优化。在行业结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18亿元,增长22%。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非金属矿物、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4个高载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同比下降。

四是开放型经济快速增长,外贸规模中西部第一。全省进出口总额、出口总值两项指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6个百分点、65.5个百分点。在以便携式电脑、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出口激增的带动下,出口额增长74.7%,同比提高52.9个百分点。

五是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升。今年1月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76万亿元,增长15.3%;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48.7亿元,增长12.9%,增速居全国第三位。

图①:四川省泸州集装箱码头

图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麻栗镇修建的“彝家新寨”

图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测120万千瓦核电转子

图④:在西昌市开元乡新家里,少数民族姑娘沙马燕燕为父亲弹奏电子琴

(资料图片)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钟华林撰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