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经济将在转型中发力
本报记者 廉 丹

“中国经济的未来”、“中国转型对全球的影响”……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12日进入第二天,多场会议从不同角度把主题聚焦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态势上。在论坛年会这个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行业的参会嘉宾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共同的关注。

找准中国经济增长原动力

13亿多人口内部需求强大,城乡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经济转型需进一步推进,教育、文化、科技还要大量投入。这些都表明,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依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中国经济增长何以发力,找准原动力是关键。

在一部iPhone手机的生产、销售中,中国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只有3.6%,中国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势在必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特力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五个年头,仍然保持着难能可贵的7%以上的增速。但价值链上行的核心在于,中国不仅应加大研发投入,还要加强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另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也要有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接受和肯定。对于未来经济增长,政府应如何实现有效调控,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给出了新解,“政府调控分为三种,硬调控是直接的政府投入,软调控是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予以引导,而巧调控则是运用看不见的手引导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巧调控。”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担了天津城镇化的两个大项目,津南八里台项目、滨海新区大港中塘镇项目。这对农民生活改善以及农村专业化水平、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促进。该公司董事长张秉军表示,对中国经济今后更长时间的持续稳定增长充满信心,城镇化和绿色环保都是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十二五”规划中看增长

近10年,中国经济发展导向有了根本性变化,从“快字当头”转为“好字当头”。“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其中,而众多参会嘉宾更是从“十二五”规划中参悟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之机。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表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十二五”规划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愿景。但同时要以审慎、科学的态度去发展这些产业,避免一哄而上、过度追求速度的发展方式,应该保持一个技术与质量的平衡与结合。

“现在已经是‘十二五’规划发布的第二个年头,我个人认为西方对这个规划的关注不够。这个规划不仅是一个明确的产业规划,而且是引导中国向生态化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规划。”美铝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菲德表示。

增长呼唤机制创新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也树立了信心。当谈到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时,改革、创新仍然是参会嘉宾口中的关键词。

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在过去10年至1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从机制创新中获益。未来增长则必须开始新一轮的机制创新。例如,现在中国股市的反应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常常不相符,这就需要从法律等机制上去改变和完善。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说:“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改革创新的必要性,而更为可喜的是中国社会包括普通民众在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希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变化给予正确、客观的认识,少有或不再荒谬攻击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未来3年到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挑战,但仍处在稳中有序的增长态势下。因此,应继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在积极转型升级中释放强劲动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