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是一生最荣幸的经历”
——记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干部群体先进事迹(下)
本报记者 张 雪

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怀家沟村是移民外迁试点村之一。刚得知要外迁的时候,村民们情绪波动很大。移民的思想工作该由谁来做?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程时华在群众中威信高,是最合适的人选,只不过由于身体原因,那段时间他正住院养病。“村里哪户人家啥情况,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不回来哪行!”当移民工作组的同志找程时华征求意见时,他毫不犹豫。而当时,除了他的家人,没有人知道程时华已是一位癌症晚期病人。

程时华回到村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确定移民身份、核定搬迁人口。由于距离上一次人口调查已经6年,怀家沟村有新嫁出的姑娘、有新出生的孩子,还有户口在村里人不在村里的,情况比较复杂。程时华自己的女儿上一次登记时在册,2006年出嫁,村民们都在看着程时华如何处理这一关系到经济补偿的问题。“我女儿出嫁了,不能登记!内弟没在这儿居住,不能登记!”他的表白掷地有声。

在程时华的带动下,怀家沟村的移民顺利外迁,而他却长眠在了生他养他的土地。

为什么移民干部会投入如此巨大的热情,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来做工作?时任怀家沟村移民工作组副组长的李高明回答,“干移民工作,身上就背上了一种责任。”这话说的是程时华,也是他自己。

刚刚担任移民工作组副组长时,李高明有些顾虑。原来,2003年他得过一次脑中风,“我怕身体承受不了工作压力。但既然组织作出这样的安排,我绝对服从。”怀家沟村的移民外迁地在300公里以外的宜城。去一次开车5个小时,还要再步行5公里。“我们要分拨带着移民去安置地考察,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记不清往返多少回。”那时,李高明的体重比现在少20斤,吃的药是现在的两倍。

“有一回,我到一个移民的新家了解情况,因为一个小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他借着酒劲儿抄起东西就打。”李高明说,他干移民工作这几年,受过各种各样的委屈。“我很少主动和人聊移民工作的话题,没亲身参与的人,体会不到那种苦和累。”说到这里,李高明顿了顿,思绪像是回到了那段夜以继日的时光,“但我从不后悔,能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工作,是我一生最特别、最难忘、最荣幸的经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