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大潮涌浦江

上海启运港退税正式启动、营改增试点效果显现、“后世博”开发方兴未艾、迪斯尼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时时传来令人振奋的创新脚步声。

“2002年3月,我们一行人走到上海张江白莲泾的桥头上,管理人员指着500米开外的菜地说‘那块儿就是你们的地了’。当时我们很诧异。但就是这块低洼菜地,日后成了GE在全球的第三个研发中心。”GE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说。

同样还是2002年,由留美学者常兆华创办的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还在创业的道路上蹒跚学步,而如今,微创医疗正以平均两分钟救治一位患者的速度在29个国家普及应用。就在微创崛起的同时,盛大、九城、展讯、一号店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在张江蓬勃而出。

张江的变迁是上海变迁的缩影。

2006年,中央把“四个率先”的任务交给了上海,殷切希望上海能够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上海而言,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没有出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想率先,还要敢率先,上海下决心减少对重化工业、房地产业、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投资拉动的依赖,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从2008年的9.7%到2011年的8.2%,GDP降速是转型的必然,也是上海的主动选择。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上海经济增长对投资外延型增长的依赖和对传统行业的依赖正在减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和总量继续高于固定资产投资。以高载能为特征的重化工业生产下降。上半年,上海五大高载能行业完成工业产值3888.43亿元,下降1.6%。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加快转移。此外,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上半年,上海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1.6%,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011年的9.2%下降到7.3%,占GDP的比重从5.3%下降到4.4%。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说,虽然上海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转型发展的步伐却进一步加快。

一进一退之间,上海发展的步伐从容稳健。比如,到2011年底,上海金融机构总数已达1136家。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说:“只有不断地针对国内需求、对接国际市场进行金融创新,上海才能早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为经济转型服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也是如此,上海如今已经不再单纯追求集装箱吞吐量的提升,而在谋求航运业里的话语权。

上海经济增速虽然“减了一挡”,但是转型发展“快了一拍”,民生保障“进了一步”。如今,“上海制造”的“老大”地位正被“上海服务”所取代,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65.7亿元,占比达到60.4%,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增长的一抹亮色——上海变“轻”了。每平方公里工业土地上,2005年产出49亿元;2011年,同样的土地,抠出60多亿元——上海变“活”了。

上海的面貌在变,上海的精气神也在变。10年前,一个叫做“新天地”的石库门景点在上海横空出世,如今来沪不去“新天地”,就好比到北京不去王府井。在“新天地”,外国游客见到了中国气派,国内游客见到了海外风情,年轻的游客可以怀旧念故,年长的游客可以领略时尚潮流……在这里,一种大气谦和、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洪刚,浙江龙游的来沪务工人员。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工作的他,凭借着过硬的技术、扎实肯干的作风,在上海打下了一片天地:他享受到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他女儿能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在上海上学;更让他高兴的是,按照规定,获得优秀农民工称号的来沪务工人员可自愿申请在上海落户,目前他的申请正在进行公示。“从那一刻起,我们感觉被这座城市接纳了。”洪刚说。

俯瞰上海,虹桥、陆家嘴、张江、洋山港、迪斯尼……一个个跃动的创新音符,正汇聚成一曲雄壮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交响曲,在浦江两岸持久回荡。

文/本报记者 吴 凯 李治国

图①:我国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图②:繁忙的上海洋山港区作业现场

图③:上海磁悬浮列车驶出车站

图④:位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的“空间对接机构特性测试台”

(资料图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