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发展质量。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新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一再强调,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方针。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发达国家过度消费拉动全球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低速增长状态,我国发展的外部空间也相应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同时,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国家间贸易关系的调整,我们未来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产业、技术竞争。如果不能尽快适应世情变化、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就很难抵御各种风险冲击,很难改变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置的现状,很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牢牢把握主动权,扩大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

从国内情况看,过去10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32美元,经济总量、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各方面的情况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行为、社会利益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对现有增长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国际经验表明,能够达到中等收入的国家不少,但能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却不多,如果不能转变不平衡、不协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最终难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要汲取经验教训,未雨绸缪,切实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化解矛盾,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还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现在,我国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接近极限,已经难以支撑“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不协调”的粗放型增长了。一些大型城市面临着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严重透支、难以为继的境况,很多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如果继续沿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长路子走下去,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剧,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只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尤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发展的协调性和解决民生问题。“国计”连着“民生”,就业、求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问题处理得好,就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近几年,中央一直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投入,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事实证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我们的事业就能得到最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是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国内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治本之策,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后一个时期,要从解决对经济发展全局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入手,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方针,调整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投资,努力实现投资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二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着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面向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系统集成创新,实现关键工艺技术、高端产品研发的重大突破,从根本上扭转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的局面;面向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引领世界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面向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农业,满足对农产品总量、质量、安全和多功能需求,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面向建设可持续能源资源体系,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传统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安全利用,加快新能源产业化,提高油气资源、重要矿产资源、水资源的勘探开发及综合利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发展速度加以调控、经济增幅有所回落的情况下,扩大就业规模、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民生工作都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取得新成效。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就业,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应对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就业的政策储备,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微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努力办成更多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四是坚持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管理,强化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积极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天然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没有体制上的重大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要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症结攻坚克难,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执笔:洪向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