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8月的北京依旧骄阳似火,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2012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里营员们的兴致。观看升国旗、走进航天城、亲临科技馆、动手做实验……8月5日至12日,在为期一周的活动期间,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300名高中学生走进北大、清华、北师大等9所高校,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提前体验高校生活,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
2012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全国41所高校、5000名高中生参加,自7月6日天津南开大学科学营开营起至8月初,已有29个高校科学营分营开营。本次北京地区9所高校共同承办的科学营,正是这个庞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过去以高二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目的是招取优秀生源的高校夏令营不同,此次夏令营的参与者主要是高一学生,目的是在青少年中培养科学兴趣,播下创新种子。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说,这是在全国范围首次举办的大型科技主题夏令营活动。“我们想用夏令营点亮青少年的科技梦想,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探索出新的模式,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启迪篇
聆听大师教诲
树立科研志向
这个暑假,对于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中学生们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在这里,他们第一次与心仪的大师“亲密”接触。
“我小时候经常到一个小图书馆翻阅书籍,《The Mysterious Universe(神秘的宇宙)》用通俗语言描述的二十世纪发生的物理学三大革命,即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发现人生意义所在与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物理学。”8月5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为1300名营员进行了主题为《我的中学与大学经历1933-1942》的成才励志报告。报告中,杨先生以自身成长为主线,重点讲述了自己由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经历,结合他的学习经验为大家娓娓道来其尘封在历史中的成长岁月。
“原以为这些大师级的人物会很严肃,跟他们交流有压力,没想到他们那么平易近人。”来自四川省雅安中学的高二学生魏钰琪笑呵呵地说,听完讲座后,她完全被杨振宁先生的个人魅力折服了,并深深感动于杨先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作为一名理科生,杨先生的经历使我明白创新精神真的非常重要。以后我会更加刻苦地学习,争取在科学创新路上成就一番事业。”
“很幸运这次能够有机会领略名师们的风采,他们的经历使我明白,伟大源于平凡。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颗勇于探索的好奇心和一股矢志不渝的毅力。”同样来自四川省雅安中学的赵玲梅说,老一辈科学家们勤勤恳恳执着于科研的精神深深触动了自己,更加坚定了今后立志做科研的志向,希望这样的科学营活动能够继续办下去。
科学家们也很重视这样的交流。7月30日,在全国青少年科学营中科大分营开营第一天的院士专家报告会上,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灿用生动的事例、风趣的语言和活泼的漫画向营员们展现出一个怪异而神奇的量子世界。谁能想到,这位侃侃而谈的科学家,在来之前的一刻还正躺在病床上输液,为了不耽误这场报告会,拔下针头,直接从医院赶到了现场。在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后,他对小营员们提出了自己的殷切希望:“希望你们继承我们这一代的衣钵,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当中,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坚持悟性、灵性、韧性相结合。未来属于你们这一代,你们要继续发扬敢于追求和勇于追求的精神,为这个时代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自宣城中学的带队老师陈建,在听完讲座后十分感慨,他说:“这是学生们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而郭院士带病来为我们做讲座,更是为同学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做了一个好榜样。”
实践篇
接触前沿科技
感受科学魅力
“哇!”刚踏进清华大学苏伊士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大门,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年就被眼前一排排精密的显微镜所震撼,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异口同声地尖叫起来。随后,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忙”了起来。“老师,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液体?”“老师,这个仪器是做什么用的?”……这是8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营的一幕。
不仅在清华大学,其他8所高校分别结合本校特色,充分利用和合理开放各自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为广大青少年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我们特别设置了实验探究课。学生通过实验,既达到了手、脑相结合的效果,又可以从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工程师孙艳介绍说,让青少年在触摸仪器、做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这很重要,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大学、研究生从事科研奠定基础,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一次进实验室,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实验装置。这几天的参观和体验,让自己突然萌生了创新的念头和想法,开始对创新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有所关注。”江西省资溪一中的文科女生黄雅婷激动地说,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她还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除了高校实验室之行,参观科技馆也让营员们体验了一把科学的神奇。重温科学家克隆多利羊的过程,亲自“操刀”进行神经干细胞微创手术;化身宇航员“参与”空间站对接,到月球基地看一看;深入海底一睹海底牧场,操作探测船进行可燃冰的资源探测、钻探考察……在快乐的游戏中,营员们切身体会了科技的“魔力”,领悟了科技的力量。
“观看3D大片《哈勃太空望远镜》让我感觉太震撼了!就好像我与航天员们一起飞向了太空。”来自江西省上饶中学的高一学生祝叶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在科技馆里他看见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高科技。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教授温庆博表示,人的一生除了学习,还有很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这次科学营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大大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通过接触高科技,可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讨论篇
交流获奖心得
激发创新意识
垃圾类型增多,分类回收难度加大,怎么才能让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简便化,回收价值最大化?“可以设计一个家用智能垃圾桶。”长时间吹空调,室内空气过于干燥,还易患上空调病影响身体健康怎么办?“空调加湿器就能帮你解决。”……这些“发明”是这次科学营营员的创意。
为了满足营员们对科学的强烈求知欲望,参与承办此次科学营的许多高校纷纷亮出“杀手锏”,让中学生们与大学生科研爱好者切磋、交流。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学生们不仅观看了北航航模队表演,参观了航空创新实践基地,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作品获奖者向营员们展示了自己的优秀获奖项目,还跟大家分享了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考虑到参加清华大学分营的中学生们平时就对科技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清华大学则特意安排了各院系的优秀学子和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获奖选手与营员们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
“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就是与获奖选手的交流会了,学长学姐们的指导为我今后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来自江西省广昌第一中学的姜琳雯说,大学生科研爱好者的科技成果交流会,使自己明白高中时也可以搞科研,摸索创新。“我的家用智能垃圾桶的想法就受到了他们的启发!”
“陪他们参加活动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学习的过程。获奖选手们的经验之谈让我对科学、发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原来科学就在身边,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北京科技大学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告诉记者,以前接触的高科技方面的知识不是很多,这次活动为自己提供了一个走进科学的机会。“这次活动不仅培养了中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我们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对科学和科普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