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产学研结合的实践者—
为企业创新育人才
戴瑜兴口述 本报记者 董碧娟整理
戴瑜兴教授

戴瑜兴,温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任职于原湖南省建筑学校、湖南师范大学及湖南大学。1996年以来,他与企业密切合作,带领科研人员为企业解决了多项关键性技术难题。同时,他带领研究生到企业实践,培养了一批实践能力强的科技人才。

这10年,我明显感到身边与企业合作的大学老师越来越多,他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都为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得益于更具活力的国家创新环境。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企业都有能手。要以商量的方法,号召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攻克难题

我与企业的合作是从1996年开始的。1995年,我从一所中专调到湖南师范大学任教。大学科研不同于中专,很注重出理论、写论文,这对像我这样刚从中专调到大学工作的老师来说,并不是强项。我的强项是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产品。既然如此,为何放着强项不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青岛一家公司的老总。对我来说,希望能通过与企业合作拓展自己的科研道路;对他们而言,则期盼能通过与高校专家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合作很快达成。经过10余年联合攻关,我们研制出了最大单机容量达5000kVA的电子式岸电系列化装备,并且实现了产业化,解决了工频为50Hz的港口国家采用传统岸电时效率低、能耗大、污染环境等问题。开发的数字化EPS等9种创新产品自2004年投入市场后,为企业累计新增产值20余亿元。在与湖南一家数控厂家合作过程中,我的团队与他们合力攻关,实现了多线切割机产品的专用化和系列化。这一成果使这家企业在不到6年时间里,从一家年产值不到2000万元的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年产值近3亿元的行业龙头。

有人问我,和企业成功合作的秘诀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放下架子,绝不能高高在上。“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企业都有能手。你对自己要有这样一个定位,那就是你并不是问题关键的解决人,而只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召集人。要以商量的方法,号召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攻克一个难题。以前,有些老总们吃饭都不会叫上一线的工人和工程师,我去了以后则让老总一定要叫上他们。与一线人员坐在一起交心、交朋友,让他们感觉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和友好。只有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大家才能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出谋划策。

通过实践,我有两个收获:一是博导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得了。相反,那些天天工作在一线的人员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反而更精准、独到。所以,跟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时,一定不能单打独斗,而要学会动员大家一起探讨问题。正是有了这个秘诀,在与企业合作的多年时间里,我还真没遇到过什么攻不下的难题。所以,每次在接受公司的奖励和表扬时,我总要说一句话——这是大家的功劳!二是什么叫博导,博导就是能够启发、引导大家一起开动脑筋、攻克难题的人。靠自己一个人解决问题,永远只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勇士,成不了“将军”。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用命令的方式,而要学会用谦虚、平易近人的态度去感染对方。

我是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我特别看重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产品的人

我总是带着研究生一起与企业合作。最多的时候,一个课题有20余名学生参与。学生们对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特别珍惜,做科研时,他们遇到问题、困难,都不会轻易来找我,只是偶尔让我对一些技术方向把把关,很少会问具体做法,都是自己努力攻克。我经常教育学生,在企业做科研的环境不同于高校,一定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学会抵制诱惑,永远把诚信摆在首位。因此,我对自己和学生们的要求是:绝不用同一类产品的核心技术与第二家企业合作。

我的一位博士生有件事情至今让我感动。那是2007年,他在一家企业的车间里做实验、调试机器,连续待了一个礼拜。为了方便工作,他甚至将宿舍搬到了车间办公室。一天晚上,他检查完机器,看运行没有问题,就先回房休息。谁料想,那晚因为下大雨,传达室的工作人员以为工厂没有人了,就把平时关着的4条狼狗放了出来。凌晨4点,他爬起来准备到车间查看,一走出房门,狼狗就向他扑了过去。幸好他以前练过拳击,用尽全力把这几条狗击退,但还是被咬伤了。尽管如此,迫切想获得最终实验数据的他还是坚持到车间把实验做完。早上6点,最后一次实验终于成功了。他立刻拨通我的电话,只激动地说了一句:戴老师,我们成功了!挂掉电话他才想起被狗咬的事,这才给公司老总打电话,让他帮忙找辆车送他到医院。

现在,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数并不比国外少,但在应用技术方面,中国创造的东西仍然不多。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同样重要,相互支撑,我们不能舍弃任何一个。所以,我在湖南大学打破了认为应用型开发类课题不能支撑硕博论文的传统观点,我带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基本上都是做开发类课题。

我是老师,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我特别看重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产品的人。我的一位优秀硕士生,毕业后到国内一家知名电信设备公司应聘。总工程师问他,你在学校学到了什么?他没具体回答,而是直接给考官们展示了他在校期间通过和企业合作做出的一个产品,这让考官非常看好。现在,他已经是这家公司的中层干部了。

不能只顾和气、怕得罪人,而是要坚守自己的判断。这是对科研负责,更是对企业负责

跟企业成功合作还有一些要诀:首先一定要认识到为企业创造效益是最终目标,如果不能创造效益,合作注定不会长久。因此在合作开始前,就要做好理论、技术、市场调查等全方位的准备;还要努力使工程问题简单化,让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构、系统越简单越好,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三是要进一步从“工程问题”中寻求“科学问题”,探索普遍规律,通过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优化工程解决方案。此外,还应通过签订协议等措施,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现在,国家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如何用好国家政策做好产学研结合,利用企业把自己的科研做好、把学生带好,我会不断去探索。一个老师的生命力在哪里?就在他能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不断地深入研究。如果没有跟企业的合作,没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出的问题肯定是空洞的,也会缺乏深入研究的动力。

在跟企业合作时,一定要注意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就算再忙也要多读一些前沿资料。这种知识补充并不是微观上针对某一个具体技术,而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这种“方向感”,与企业合作时就敢于直言不讳。曾有一家企业想和我合作,我建议他们做智能家居系统,结果他们认为这个项目风险大,最后投了另一个项目。我凭借自己对技术方向的把握和市场敏感,直接对他们说,那个项目肯定做不长。结果正如我所料,没过多久项目就下马了,而我推荐的智能家居系统则快速发展起来。这个例子说明,就算企业真诚地拿出资金与你合作,你也不能只顾和气、怕得罪人,而是要学会坚守自己的判断。这是对自己的科研负责,更是对企业负责。

正因为在与企业合作方面做出了成效,2001年我被引进到湖南大学。去年,我在温州大学全球公开招聘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中又被选中。我被看中的重要一点,正是这10余年来和企业合作的成效与经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