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民生观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工夜校学维权
本报记者 张允强 通讯员 张芙蕖

“出门打工不容易,维权的事一定要知道……”8月26日晚5时30分,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新飞跃技术学校3楼培训教室里,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副局长孙宏军开始为50多名农民工讲授务工维权知识。

这是铁岭市的第一所农民工维权夜校。夜校的学生们刚刚从各自打工的工地赶过来。现场工作人员不仅免费发放笔和记录本,还附带一册《农民工维权手册》。农民工张福义接到手中,第一件事就是在封面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他还替有事无法赶来上课的几名工友索要了几本《农民工维权手册》,说“回去好好学习学习。”

一名农民工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课堂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了9页,少说也有2000多字。“已经发了《手册》,为什么还要记这么细?”记者问。他说,一是怕看不明白手册上面的法律专业知识;二是课堂内容多是实例,比较有针对性,遇到问题可直接对照办理解决。

西丰县成平满族乡农民工张东民第一个赶来听课,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已经有7年务工经验的张东民,曾几次遭遇权益侵害,他告诉记者,“累计下来我被老板拖欠工资1万多元,有过这样的经历更能体会知识的重要,只有手拿法律武器,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听过“第一课”,来自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的农民工李国方颇有感触,“我先后在全国30多个城市打工,却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免费培训班,这里的确把咱们农民工维权的事当成大事办了。”

据了解,为保证夜校培训质量,清河区专门聘请了两名相关法律专家——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副局长孙宏军和清河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辉为特聘教师。开班前3天,得知被确定为“第一课”教师的孙宏军查阅了大量农民工维权案例,决定重点讲解农民工权益、务工法律常识,以及如何有效维权等3方面内容。他说,“农民工维权问题很复杂,授课时间很短,我要用最简单的话解释生涩的法律条款,让农民工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培训结束,农民工主动咨询的热情出乎孙宏军的意料,从三楼授课教室至一楼出口,他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孙宏军不仅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承诺可以随时沟通交流,还答应经常前来培训授课,满足农民工兄弟的需要。

设立投诉举报区是农民工维权夜校的又一特色。投诉举报区由劳动监察部门指派专人担任举报授理员,但凡遇到劳动纠纷、权益被侵害的学员都可以到此登记,劳动监察部门负责当场授理、跟踪解决。

据了解,由于集中培训仅能辐射城区周边企业、工地,农民工维权夜校将不断拓展培训形式,开展送课到工地、送课到企业、送课到农村等活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