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货郎担子不见了
杨开新

10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前小贩穿街过巷的叫卖声越来越少听见,挑着担子走村入户的货郎也“后继无人”,取而代之的是遍地开花的超市、专卖店、百货店、折扣店、便利店等各种业态。

窥一斑可见全豹,上述变化背后反映出我国商业体系的巨大进步。过去10年间,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加大产销衔接力度,在商贸流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现代产品流通和服务体系效果初显。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购物难、流通难等问题,国家在继续完善城乡商业体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使得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消费环境大为改观。

一方面,现代农村商业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产品下乡流通网络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有效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关部门于2005年开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鼓励和引导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推进农家店和物流配送中心连锁化。得益于这些好政策,农村常见的夫妻店、小卖部经过标准化改造升级后,一改“土台子”、“黑屋子”的面貌。

另一方面,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加速形成,农产品进城渠道更加顺畅。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商品化、组织化程度,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尤显重要,要坚持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络建设和“绿色通道”机制,鼓励农产品直供直销。商务部、农业部于2008年启动“农超对接”试点,并于2011年开展了“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这些重要举措不仅丰富了城市农产品供应,而且有效缓解了城乡供需不平衡、流通环节成本高等问题。

完善城乡商业体系的意义远不止此。我国城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完善的商业流通体系和消费环境是扩大消费的前提条件。得益于不断完善的商业体系,工农业产品和生产要素可以按照市场规则高效流动,有效扩大了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此外,日渐完善的现代商业体系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有助于真正做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对于改变城市农村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