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彦臻
记者:您怎样看待国务院批准在广东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
肖滨: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也非常符合广东发展实际的需要。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挑战,需要从单纯依赖出口转向依赖内需,从较粗放的加工业向科技含量更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需要有一个更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随着行政审批权的建设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记者: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肖滨: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而言,要通过减少和约束行政审批权等方式,为市场、企业、社会让出空间,增加市场的活力及自由度,最终达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作成本降低的目的。
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即权力边界的划分,进一步树立“有限政府”的概念;第二,建立制度框架及法制规范,并将两者关系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核心是落实行政许可法,防止政府越位操作;第三,应对行政审批权设立制约机制,人大对政府应行使好监督权;此外,应当充分发挥司法的作用,公民社会的健全、市场不断趋向成熟以及媒体的监督力量也同样重要。
记者: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如何做好“减”(减少审批)、“放”(下放权力)、“转”(转变政府职能)三方面工作?
肖滨: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保留尽量少,取消尽量多,保留行政审批权的理由要充分,要符合法律要求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原属于省里的一些行政审批权往下放,下放权力的过程也是监管、追踪、问责的过程。此外,行政审批权能转移的应加快向社会组织转移。
总之,应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实现由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