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安徽加速崛起的增长极。在承接产业转移,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0年来,合肥抢抓国际国内大规模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其产业基础、交通枢纽、资源条件等优势,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按照“高端带动、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功能提升、进退有序”的原则,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合肥面积增加到114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752万人,实现了由环城—滨湖—环湖—临江的历史嬗变。行政区划调整,大合肥框架初定。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面向全球招标。合肥从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人的江淮小邑,向“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大合肥走来。
刷新,刷新,再刷新——站在全新起点,环拥八百里巢湖,合肥正追逐“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梦想,以“科学发展新跨越、主要指标进十强”的雄心壮志,不断刷新经济社会发展新纪录。2012年上半年,合肥实现GDP1751.7亿元,同比增长13.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5.7个、1.5个百分点。
合肥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合肥新一轮跨越发展需要我们有新境界、新举措、新作为,能力作风必须要有新标杆、新加强、新提升。”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说,这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不“跳起来”是完不成的。
今年以来,虽然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但合肥“这边风景依然很好”,交出了亮眼的经济发展答卷。上半年,全市实现GDP1751.7亿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中部省会城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2.82亿元,增长17.4%,产值超亿元企业455户,同比增加104户;全市施工项目3091个,其中新开项目2288个,同比增加44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2.78亿元,同比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26亿元,同比增长16.6%,进出口总值59.3亿美元,同比增长4%;财政收入357.85亿元,同比增长10%……
工业兴则城市强。如今的合肥工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智能电控、新型平板显示等产业基地建设已驶入快车道,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化工、电子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仍在向前推进。三菱重工、联合利华、可口可乐、大陆轮胎、法液空等32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合肥投资兴业;此外,京东方8.5代线、联想合肥产业基地等国内行业龙头项目也在合肥积极布局。
全国交通枢纽地位日趋凸显的合肥,千吨级货轮已能从集装箱码头通江达海;6条高速铁路线犹如6条铁龙在合肥交会,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3小时到上海。合肥与国内各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的时间距离逐渐缩短;9条快速进出城通道,实现了从市区任何一个点出发,一刻钟内就能上高速公路。而全长105公里的绕城高速,与主要国、省道连成一体,并与经过合肥的7条高速公路交会,辐射全国;4E级枢纽干线机场新桥国际机场即将试飞,合肥航空客货运输的运力将迈入新阶段。
跨越赶超中的合肥更是一片创新的沃土。至今年6月底,全市重点实验室达到121个,同比增加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3个,增加82个;企业技术中心222个,增加63个。上半年,合肥全市专利申请数6208件、同比增长31%,发明专利授权量556件、增长54%,引进科技成果998个,增长23.6%。
“科技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技术更新换代,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协作中占据有利地位,赶上全球发展的‘国际航班’。”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在7月份于合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2004年,科技部批准合肥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与创新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上半年,合肥建成并试运行了通信试验示范网,量子通信网覆盖之处,信息传递就如同装上了一道绝对安全的“防火墙”,这标志着合肥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
与此同时,一个小如食指指尖的芯片在合肥问世,这就是4G技术中的核心芯片,经过它的运转处理,一部500M的电影5秒钟就可以下载完毕,而这个速度不是在电脑上是在手机上。
国内最大的等离子显示屏也在合肥诞生。这块显示屏标准尺寸为宽2米,高1.2米,对角线长为85英寸,足足有一张单人床大小。在此之前,如此大块头的等离子屏国内一直是空白,国外也只有松下、三星等少数厂家可以生产。
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十大创新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市;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近年来,合肥在科技创新领域屡获殊荣。同时,以创新享誉全国的合肥,从今年开始设立政府工作创新奖,鼓励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不断推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之举。
“科技的创新、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升级,绝不仅是科技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企业的事,首先要从政府的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推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吴存荣对合肥市的干部如是说。
湖城共生,湖美城兴。历经多年跨越式发展,合肥站上新起点。在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基础上,阔步迈上建设区域型特大城市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