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晋大地转型忙
刘存瑞 李 哲 牛 瑾

文/本报记者 刘存瑞 李 哲 牛 瑾

如今,在“煤海”山西,煤炭产业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已逐步摆脱“傻大黑粗”的粗放式增长,转而进入集约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

资源整合 产业集约化

与“十五”时期相比,目前,山西矿井数量减少四分之三,年产量增加一倍多,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902下降到2011年的0.086,下降90.6%。这个好成绩的实现,缘于山西“壮士断腕”般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山西初步改变了煤矿多、小、散、乱的格局,走上了集约化发展的大道。

2009年起,一场力度空前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改革在山西拉开帷幕,经过持续的重组整合,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矿井总数由2600多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通过这一轮整合,山西省煤炭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采矿秩序明显好转,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此次煤炭资源整合绝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让落后产能合理退出,为优势产能腾地方。

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优势很快得以体现,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吴永平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全省煤炭工业呈现出‘两降四升’的局面,矿井数量减少了,安全事故下降了,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了。”据统计,2011年,全省煤炭产量完成8.72亿吨,同比增长17.71%,煤炭行业销售收入达到8133亿元,同比增长49.74%,对全省经济的拉动和贡献进一步增强。

生产集约化给山西带来的另一大好处是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统计显示,从2009年以来,山西每年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大幅减少,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特别是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实现各类事故总起数、总死亡人数和较大以上事故起数等“八个双下降”,近10年来首次实现全年特别重大事故“零发生”。

多腿走路 发展多元化

在山西与河南、河北交界一带,22个“煤炭超市”即将诞生,“煤炭超市”正式开始运营后,长期困扰山西煤炭物流行业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有望得到缓解。

长久以来,简单的挖煤卖煤成为山西煤炭产业的主要业务,这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煤炭产业常随经济走势“起伏不定”。面对这种情况,山西众多的煤炭企业做起了煤炭延伸发展、多元经营的文章。

近日,山西省国资委公布了2011年省属煤化工产值前5名的企业,这5家企业无一例外全部为煤炭企业,充分显示出了山西各大煤企发展非煤产业的决心,其中晋煤、阳煤、潞安的非煤收入比重甚至超过了70%。

塔山循环经济园区隶属于大同煤矿集团,是全国煤炭行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从原煤到发电的废渣、从废水到发电的余热,基本实现“闭路循环、废物利用”。如今在塔山园区,看不到绵延的黑色矸石山,入眼的是生机盎然的树木花草和点缀其间的蓝白色机械设备,一派生态花园景象。

园区中每一种上游企业的废弃物都是下游企业的原材料,通过10余个首尾相连的项目,形成了煤—电、煤—建材、煤—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把煤炭“吃干榨净”,逐层减量利用。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理念已深入全行业。

严格标准 生产现代化

今年6月,《山西省煤矿办矿企业标准》、《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等6个标准出台。按照标准,所有矿井生产装备必须实现100%机械化,综采机械化程度要达到100%,综掘机械化程度不得低于80%。为煤炭行业制定如此高规格、高要求、全方位的标准,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近两年来,各煤炭企业在矿井基建、装备上的投入前所未有。”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基本建设局局长王振海说,煤炭资源整合后,70%至80%的矿井都面临着全新的建设任务,目的就是要全部办成现代化大矿、数字化本质安全型矿井。

吴永平介绍说,今年山西准备在煤矿建设上投资1000亿元,以高标准、高科技推进矿井建设,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如今,山西进入“大矿”时代,高规格的煤炭行业发展和煤矿建设标准,才能为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提供必要支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