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胜强,中航工业西飞国际国航总厂班组长。从事铆工16年来,攻克技术难关100余项,小革新有2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被外方专家誉为“中国的铆接专家”。获评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即将设立。
我父亲就是老一辈的西飞人,为人诚实,心灵手巧。从小在我眼里,父亲做板凳、修缝纫机,无所不能。6岁时跟着父亲来到有着中国飞机城之称的陕西西安阎良区,在这长大,耳濡目染地对飞机充满了感情。初中毕业后,我进入西飞技术学院学习钣金铆工专业。1996年毕业,分配到西飞国际国航总厂从事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从工作时起,父亲就时刻教导我,做工人要好好学技术练技能,踏踏实实地干。
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近10年,航空工业国际转包业务快速增长,总厂提拔培养人才不拘一格,给我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
1996年刚进厂的时候,跟着师傅学做波音737-300的水平尾翼。当时,厂里转包业务比较少,做的都是一些小部件,所有的生产线都集中在一个小厂房里。后来,因为转包市场陷入低谷,我甚至还被分配去做了半年防盗门。那时心情非常失落,一直盼着能够回来。
好在1999年,我参加了国航总厂的青工技术比武,得了铆工组的第一名。这让我如愿被抽调回航空制造一线,参与到意大利航空公司ATR72机身16段的新研试制中。当时心里非常高兴,迫切希望在航空领域能有些作为。
那时候,我们航空制造的技术比较薄弱,刚刚揽到一些大的项目,处于拿图纸加工的阶段,国外客户代表过来只提一些技术要求,不像现在可以联合研制。在具体生产中,不论是工具配备还是工艺流程上,都需要自己摸索。也正是从那年开始,总厂的转包业务逐渐增加,生产任务也比较重,为了准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我们必须得动脑筋、想办法。
意航16段加工中,折弯梁是双曲面弯边零件,外形复杂,装配过程中与多个框、组件发生协调关系。根据意航加工图纸,零件与外形不符的问题频发。我和工艺人员钻研后提出建议,对该零件取实样,返修模胎,使零件外形得到了根本改善,避免了架架都要敲修的工序,使每架份零件生产周期节约6小时。
随着总厂转包业务的拓展,我有幸先后参与了多个产品的新研试制。好的技能人才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有实践经验。跟着新项目,我和我的班组逐步成长起来,成了一个能攻难关、打硬仗的队伍。我们几次在关键时刻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有付出就有回报。公司内部给予我很多奖励和荣誉,在英宇航Ⅱ阶段研制中,28岁的我有幸成为去国外参加培训的两名技工之一。国外客户也多次提出表扬。2004年美国波音公司还把“波音信得过员工”的奖牌和证书颁给了我,让我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工人。
我个人有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这些年来技师的待遇也有了很大变化。我2004年评上技师,2008年评上高级技师,工资与之挂钩,收入明显增加,参加竞赛比武时公司还专门发奖金。在被评上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后,集团公司每个月定期补贴5000元。现在,总厂更是对好学的多给机会,几个“80后”年轻人都当上了生产厂长。
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我们的转包业务开始做强,国外企业逐步认可我们的制造水平,有时候还会主动向我们学习
参加工作16年来,我先后担负了波音737-300平尾、意航16段、法航A320门、波音737客改货、英宇航Ⅱ阶段、空客A319机翼翼盒等产品的试制和批量生产任务。这些零部件都是国际一流航空公司的产品,结构极其复杂,技术难度相当高,质量标准特别严格,产品质量与交付进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声誉和企业形象。
一开始做小部件的时候,英宇航都不太相信我们的实力,当我们如期以合格率百分之百交货时,他们相信了。随着后来厂里转包加工的产品从小变大,我们逐步开始摸索研制一些新的产品,加工和制造工艺慢慢向国际水平靠近。
2008年6月,我从英宇航Ⅱ阶段被抽调到Ⅲ阶段机翼翼盒装配工段。这个项目是目前国内转包生产中技术难度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部件,在气动外形准确度、协调精度、制造技术等方面是飞机制造工程中要求最高的。面对压力与挑战,我和班组同事们努力把精益制造思想、先进的工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成功地将小型数控铣切设备固定在总装型架上,对发动机吊挂加强板及襟翼滑轨连接板进行铣切以消除应力,这个新技术在飞机装配中首开先河。
在Ⅲ阶段做了两年多,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后,我被抽调回Ⅱ阶段,带领管理机翼翼盒的生产班组,着力解决翼盒生产中的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在机翼装配技术方面,有的比国外企业干得还好。他们做到4000架,每架份在加工过程中拒收单平均下来在14份左右,而我们才做了140架,每架份的拒收单已经稳定在3.2份。外国客户都很吃惊,派了好几拨团队来学习。
通过多年追赶,目前我们的制造水平有些已经能够与国际领先水平持平,在市场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起初,国外客户的驻厂代表会对加工进度进行几十道检查。2005年,波音转包业务缩减到17个检查点,近两年不断减少,现在就只有一道终检。
发展航空产业,需要优秀年轻人加入,传承和创新技艺,为建造咱们自己的飞机尽一份力量
航空部件制造不同于一般的加工生产,很多航空零部件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而且加工工艺要求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故障和拒收。正常时用普通的钉十几元钱,而一旦造成孔壁损伤,配件至少2000元,严重的话,要花8万多元。有经验的技师做的话,产品质量有保障,效率高,废品损失少,利润才能出来。
现在我们厂有几个项目在报价,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技能人才,根本拿不下来。以前好多人不太在意技师评比,厂里把职称和工资挂钩后,要求评比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总厂技师30多人,高级技师5人,缺口仍然很大。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同行企业中。
为了鼓励年轻人成长,厂里提供了很多机会。对于新入职工人都是一对一培训,考核合格才具备上岗资格。从2010年开始,总厂安排我和一批高级技师工作之余给新员工定期讲课。平时,哪些人出问题了,也会安排我们专门对接进行实操培训。
人总在一个位置,熟悉了,容易放松。给你换一个地方,你不懂,又得重新开始。我讲课经验少,这对我来说也是个新平台。这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也就抓紧时间看书学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更多年轻人。
我先后带了7个徒弟,其中3人已经成了师傅,是生产中的骨干。其中牟妙宁表现最突出,1986年出生的他爱学爱问,我也爱教。在全国铆工技能比武中获第五名,被授予“航空技术能手”称号,现在已经是技师,开始带班组了。
技师成长的外围环境很重要,跟产业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我师傅当年做的产品都比较小,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提高机会也少。到我这儿,国家强大、航空发展、总厂转包增长,总有新的型号、新的产品任务在推动着我。再到徒弟小牟这儿,机会就更多,平台更广阔了。
在很多人看来,我今天有了一点点成绩。在厂里走到哪儿都有人叫万师傅,同学老朋友见面也常夸赞我,但父亲从来不当面夸我,都是旁敲侧击地提醒我,让我坚持下去。作为一名航空制造技师,我也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还在不断学习。在我内心,也期待着通过在航空部件国际转包业务中的实践和积累,将国际领先的技艺学好并传承下去,为建造咱们自己的飞机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