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社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黔东南州——基层管理多样化
本报记者 李春霞

矛盾调解、寓教于乐、联防联调……贵州省黔东南州采取多样化的基层管理方式,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省际边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纠纷调解显成效

“都怪我,一不注意牛就跑到你家菜地里了。”“不能全怪你!我性子急,你也别往心里去。”在麻江县宣威镇光明村人民调解员王家成的调解下,两村民刚才还争得不可开交,不到一袋烟工夫,就握手言欢了。

2011年6月,贵州省首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家成个人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至10月份,已调解矛盾纠纷27件。个人调解工作模式有效整合了民间自愿调解资源,充分利用民间乡缘、地缘、人熟、地熟、乡情、友邻关系,及时化解民间各类纠纷。

在黄平县,14个乡镇的调解工作以组为基本单位,实行四级调解工作机制,调解小组负责调解本小组发生的纠纷,调解小组调解不成的纠纷,移送片区调解站调解,片区调解站调解不成的纠纷,移送村调解委员会调解,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的纠纷,移送村两委调解,做到组织健全,人员落实,有矛盾纠纷的地方就有调解员出面解决。

寓教于乐促和谐

利用侗歌侗戏,榕江县乐里镇司法部门鼓励当地群众将民间调解知识融汇于其中,寓教于乐。2011年,本里村二组潘平文与潘平能发生相邻权纠纷,虽经多次调处仍无和解希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观看了村侗戏队自编自演的送法下村文艺节目,深受教育,很快达成谅解,签下和解协议。

2008年起,黔东南州在全州政法机关开展“和谐司法、促进和谐”活动,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从人文关怀与制度建设两方面营造和谐司法环境。活动开展以来,黔东南州每年的人民法庭调撤率平均都在80%以上,大部分案件都在基层得到化解。

信访接待化民忧

“现在要是谁家有个什么事情啊,不用去街道办事处了,在社区就把问题解决掉!”在金井村住了近20年的居民张阿姨告诉记者。

近年来,黔东南州实行了“三级二次”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三级”即州、县市、乡镇三级党政领导干部每月1日和15日同时在本级信访部门接待来访群众,“二次”即信访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预接访,再由领导接访。“三级二次”信访接待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疑难积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其中凯里市还通过建立“民情日记”、“群众诉求中心”等党群对话机制,拓宽了民情反映渠道。

联防联调安民心

“现在我们这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自从锦屏县与湖南靖州县签订了省际接边地区民间纠纷联防联调协议,隆里、钟灵等乡(镇)与黎平接边乡(镇)签订联防联调协议后,群众这样感慨。

除了与邻近县乡村搞好联防联调外,该州有关县乡还与湖南、广西等邻省有关县乡签订了矛盾纠纷调解协议。在黎平县龙额乡归养、岑引、上地坪等村牵头与从江县庆云乡德盘村、广西三江县富禄乡高岩村等两省三县6个接边村寨签订了《两省六村村规民约》,约定了接边村寨处理相互之间矛盾纠纷、进行联防互动协作准则,有效维护了接边村寨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省际边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据了解,全州目前建立县(市)政务服务中心16个,乡(镇、街道)便民利民服务中心210个,村(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站(点)3337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