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夏为何台风频来降雨多
本报记者 刘松柏

台风“海葵”前脚刚走,“启德”后脚即来。中央气象台16日5时发布预报称,今年第13号强热带风暴“启德”加强为台风,将在广东珠海到徐闻一带沿海登陆,并给这一带带来强降雨。

往年干旱少雨的华北地区迎来了罕见的强降雨。北京不仅遭遇了61年来的最大暴雨,而且随后10天内又出现了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

这个夏天,天气确实有点不寻常。为什么台风会“扎堆”来袭?为什么暴雨频频光临?

三台风连续登陆十七年来首次

从8月2日“苏拉”登陆到8月8日“海葵”登陆,三个台风连续登陆,这是17年来首次。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拴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天内三个台风登陆的情况的确不多,但也并不算太奇怪。”因为七八月份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高峰时期,台风的生成数和登陆数偏多。每年在西北太平洋平均有27.4个台风生成,其中6.8个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数占生成总数的25%。而今年,西北太平洋上台风的生成数和登陆数均比往年平均数略偏多。到目前为止,西北太平洋共有11个台风生成,比平均数9.4个偏多;其中4个在我国沿海登陆,比平均数2.8偏多,登陆数占生成总数的36%。

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台风容易“扎堆”,高拴柱解释,与大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首先,这个季节的西北太平洋能为台风的生成提供大面积的暖海温,海水蒸发后,形成的水汽越聚越多,台风容易发展壮大。其次,从大尺度背景来说,高低层切变小,副热带高压或季风影响纬度相对偏北,使得热带辐合带纬度位置偏北,更有利于台风生成。

全国降水量14年来最多

今年入汛以来,降雨天气似乎成了北京的“常客”。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北京降水量达368.6毫米,比常年的225毫米偏多 63%,降水量为近14年来最多的一年。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说,包括北京在内,北方地区降水量也明显偏多,华北地区偏多42%,西北地区偏多25.9%,东北地区偏多18.4%;南方降水则相对偏少。

全国平均降水量也是1999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达232.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1.2%。而且强降水集中,区域性强降水频繁,部分地区降水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孙丞虎分析认为,今年自6月份以来,我国降水偏多,北方地区较明显。主要原因是今年东亚的夏季风偏强,水汽输送充足;东北冷涡活跃,从西北地区东部一直到东北一带在冷涡控制下,大气环流形势不稳定,容易产生降水;此外,这种大气环流形势使冷空气比较易于南下,冷暖天气汇集在北方地区,在北方地区产生比较多的降水。

孙丞虎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区域性强降水事件确实有增多趋势。我国现在处于汛期,是天气系统非常活跃的时期,雨带自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某些地区易出现暴雨频发的天气。

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呈频发多发态势,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做好防灾减灾应对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成当务之急。

“海葵”是今年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2004年台风“云娜”强度与“海葵”相似,却给浙江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与历史相似台风比,今年的三个台风在影响期间造成的损失相对偏轻,尤其是造成的人员伤亡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预报准确,预警及时,特别是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应对有力。

据了解,三台风来袭期间,气象、水文、国土、交通等多部门共商最新汛情,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手段滚动向社会播发预警信息。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说,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负责人还表示,要更好地发挥防灾减灾作用,需要在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的精确度;社会公众也要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学会并创造条件在各类自然灾害威胁下过好常态日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