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专家很抢手
马英(上)在两米多高的架子上爬上爬下,指点当地的农民修剪枝桠。

和一般人关心天气预报不同,王久军每晚要把第二天的温度湿度、日出日落、风向风速、云来雨去等等细节及其变幻全部弄个清楚,然后制定一天的应对之策。

“比如今天,午间光照太强,会晒伤小苗,所以就要在11点到下午4点间在棚顶上加遮阳网。”王久军说。

站在张北县王簸箕沟村蔬菜大棚前的王久军,看上去完全不属于这坝上高原之地,不仅言语多是专业术语,而且举止斯文,眉目间流露出淡淡的书卷气息,加上初见时当地干部介绍他时称王专家,于是记者问他是哪个院所的,没承想,他平静地告诉记者,自己是个地道的农民,家在张北县大西湾乡黄石涯村。

10年前,王久军离开只会种大田土豆西红柿的村庄,奔赴山东寿光打工。因为存心要学习蔬菜种植技术,所以他不叫苦不觉累,“什么活儿都干过,所有的技术都学习,所有的菜都种过”。5年后,返回家乡的他已是一位大棚蔬菜种植和设施农业专家了,很多农民向他请教,当地组织部门甚至请他给各级干部讲课。去年,青岛、福建等地的大公司来张北县规模化种植蔬菜,王久军被企业聘为技术总监,“基本工资”就有5000多元。

不过,“我起小就喜欢摆弄菜,”王久军沉静地说,“喜欢最重要。”

与王久军一样,马英也是个农民专家。但7月末在河北省藁城现代农业观光园里初见她时,记者却误将其当成农妇,即使她用浓重的鲁中口音说自己来自山东寿光市韩桥镇时,记者仍以为她只是个普通打工的。

马英不善言谈,但却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在家乡的蔬菜大棚里她成长为一个技术能人,携扎实全面的蔬菜种植技术,十几年间她被请到“河南、河北、天津和俺山东好多地方”当技术专家。

骑在两米多高的简易架子上仰头工作,马英一点都不恐惧,她边教农民们修剪西红柿边告诉记者,家里的土地已交给别人打理,她和丈夫专门到全国各地做技术员。别看马英这技术员一身乡土气息,但教种的瓜菜、花果却是来自世界各地、上百种,其中很多是记者未见过的,长着长长脖颈的天鹅葫芦、远看似一树桃花般的莲雾、长蔓上挂着的火龙果、彩色的夹豆……“伺候它们久了,没什么难的”。马英说。

与王久军不一样的是,马英不甚喜欢当前的专家工作,问她为什么,回答只有两个字“想家”。另一件与王久军不同的是,马英不确定自己一年能挣多少钱。“凭人家老板给呗。”她说,“俺就管好好教人家技术,好好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