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攻坚克难为民谋
——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50年发展纪实(下)
本报记者 董碧娟 刘松柏

如何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50年创新成果凝结为驱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非轻而易举的技术转移与产业拓展,而是需要复杂漫长的技术与工艺探索,需要系统专业的市场化管理运营,需要强有力的内外部环境支撑等多重条件。这对长期专注于军品的航天科研单位而言,构成了另一种全新挑战。

力破重围启新篇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找米下锅”的起步阶段,进入90年代,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军民融合之路开始向高新技术迈进。

长期以来,因飞机碳刹车盘制造工艺复杂、对材料性能要求高等原因,世界民用飞机碳刹车盘市场被少数几家国外公司掌控,我国每年需花费大量外汇进口。为了扭转困局,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在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下,依托航天复合材料核心技术,成功研制生产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用飞机碳刹车盘。这种同等性能、价格却只有国外同工艺产品一半的飞机碳刹车盘,每年可为我国民航客机节约成本3亿多元。

“现在有不少国外企业过来跟我们谈合作。”今昔对比,让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彭志刚一脸骄傲。“目前,民用产业的经济收入已经占到了我院经济总收入的70%。”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的飞机碳刹车盘、增雨防雹火箭、双金属复合管、传感器等已成为备受市场欢迎的“明星级”民品。

“从原材料做起!”面对国外对高性能有机纤维产品和技术的封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46所在1994年毅然承担起了F-12高强有机纤维的研制重任。F-12高强有机纤维因军民两用的战略物资属性,其生产技术长期被少数国家严密控制。如何冲出重围?只有从零起步,从具有高难度挑战性的原材料入手进行攻关——46所科研人员达成了坚定共识。

通过近20年的攻关,航天科工六院终于成功建设了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12高强有机纤维生产线。“通过F-12高强有机纤维、风力发电等民用产业项目发展,航天科工六院已成为呼和浩特市纳税最高的单位之一。”航天科工六院发展计划部部长赵勇表示。目前,航天科工六院已形成了风电装备制造、高端压力容器、生物化工、复合新材料、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等多项民用产业板块。

漫漫长路勇跋涉

军民融合的挑战是多维度的。在技术方面,航天固体动力领域的专业特性加大了军民融合的难度。航天科工六院院长焦继革分析认为,“有些行业做军民融合具备天然条件,例如船舶。军船和民船所有的研发平台、设计平台都非常一致。固体导弹行业的军民融合则困难得多,因为专业面较窄、资源有限,不像其他行业那么得心应手。”

军转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技术过渡。“我们的飞机碳刹车盘获得生产许可证用了11年的时间。”彭志刚说,“因为军品和民品的使用条件、要求等都不一样,所以军转民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工艺调整过程。再加上国外往往封锁了设计指标,很多东西我们只能自己做实验、对比找数据。”

一批批民品在艰难而漫长的探索过程中优胜劣汰。选准具有市场前景的民品十分不易。“军转民之初,我们摸索了很多民品项目,但失败几率非常大,经过20多年的不断筛选、培育,最后少部分脱颖而出。”航天科工六院发展计划部部长赵勇说。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燕飞回忆说,刚开始他们做民品时,有什么技术就做什么,范围分散、缺乏竞争力。“经过摸索才知道,只有集中力量做技术含量高、门槛高的产品才能真正发挥军转民优势,从而在市场上立足。”

航天科工六院内蒙古金岗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认为:“军民融合既是技术的融合,也是经济的融合。选择的民品一定要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融合,同时要注重品牌与质量。”

探索不止谋转型

“作为支持国家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主体,航天企业不仅要坚定地履行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还有责任和义务勇于担当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担当起做强企业、富裕职工、回报社会的央企责任。”航天科技集团四院院长田维平表示。

新形势下,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军民融合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在的形势和周围环境,以及全国军品单位的开放程度为民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有利时机。”航天科工六院党委书记王忠民说。杨卫国则认为,新时期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民用产业仍需从摆脱思想观念束缚、应对地理环境制约、加强市场推广和运作等多方面努力。

面对机遇和挑战,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科研单位再次加快创新步伐,谋求全方位转型升级,从全局出发为民用产业发展进行了更加系统科学的规划:2010年,航天科工六院对其所属的两家民品企业进行了整合重组,清理整顿不符合主业发展方向和效益差的公司,独立法人单位由22家减少到13家;为避免出现散、乱、小、弱的局面,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在近年实现了“单一品牌,多方向发展”的民用产业战略,通过全面的品牌整合进一步拓展市场。

各民品企业主体也在积极探索。“现在,我们将战略合作、股份制作为民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原来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今天,必须边学习边实践。”田维平说。

依托内蒙古当地资源和需求,开发风电塔筒和叶片的航天科工六院内蒙古金岗重工有限公司是谋求多元化转型的先锋。王伟介绍,“一种是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的转型,在装备制造领域发展的同时延伸到风电塔筒的物流行业,上半年发展得还不错;另外一种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转型,包括与外资合作引进风电发电机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