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厦门: 鹭岛内外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殷陆君

◀ 厦门城市的“拳头”过去一直是厦门岛,现在这个拳头伸展开来,成为一个“手掌”,“掌心”是海湾,沿着这个“掌心”,厦门岛是“大拇指”,随后有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手指头”,形成一个完整的“手掌”。伸开“手掌”,厦门将改变长期以来“小岛型城市”的格局和状态,实现岛内外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去10年,厦门市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生产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科学发展之路。推进岛内外一体化,使城市格局由岛内一个“拳头”伸展为全市一个“手掌”,是厦门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升岛内,拓展岛外,预计到2015年,厦门城市化率将达到85%以上。

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风生水起。7月25日,25个项目在厦门海沧区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达400多亿元。其中,既有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又有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业项目,还有新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民生项目。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说,厦门市全面推进岛内外一体化统筹发展,近10年来,岛外投资不断提升,占到全市的60%以上,特别是近5年来海沧等岛外4座新城得到快速发展,2015年全部建成后,厦门城市化率将提升到85%以上。

海沧以新城区建设为龙头,下大力气推动城乡统筹,积极参与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实现了华丽转身,10年基本建成9平方公里的新城区。

提升功能,提高品位,提升人气。海沧按照“大美、大雅、大气”的要求和现代商务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理念,推动海沧湾新城合理布局。更让人欣慰的是,绿化、亮化、美化、花化,海沧健康生态新城区的优美环境吸引了岛内市民的关注。精心、精益、精致、精品,城市管理的提升使定居的人明显增加,一年来,海沧常住人口悄然增加三分之一!

扩大总量,扩大腹地,提升功能。海沧以新港区建设为抓手,辐射周边地区产业发展。2002年,海沧只有3个大型码头,现在有19个大型码头、11公里长的深水岸线,可以同时停泊多艘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2011年,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0万标箱。以海沧港为中心,厦门正全力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2015年港口吞吐能力将达1亿吨,不但吸引了闽南的货源,而且通过与南昌、龙岩等联合建设无水港,海沧港口的腹地延伸到湘粤赣。今年,海沧还成立了航运交易所、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等3家航运服务机构,加快了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

优化结构,调整转型,产业升级。做精一产,发展特色农业;做强二产,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做优三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由外向型为主向出口、投资、消费三者并重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断加大。随着城市的定位转型和人们健康生活的要求提升,海沧果断从过去的支柱产业——化工产业逐步退出,努力打造机械、电子信息、港口物流、商贸旅游等四大支柱产业,优先培育生物医药、石油交易、新能源、文化创意等四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同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海沧区建设了一流的生物医药孵化器、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建成福建省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和对台交流最活跃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海沧新城区的发展只是厦门经济特区科学发展的缩影。2005年,福建省委要求厦门进一步发挥龙头城市作用,带动闽南地区经济发展。2009年,厦门大力推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2010年,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2011年底,国家批准厦门城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弹指一挥间,厦门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的87平方公里扩展为2011年的23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由137万增长到185万。厦门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648.33亿元增加到2535.8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2002年的126亿元增加到651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36874元,成为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最快的城市之一和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

如今,厦门正全面实施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大力打造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幸福厦门,让特区更上一层楼,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