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普惠
本报记者 亢 舒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明显提速,“十一五”期间,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在圆自己的“安居梦”。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470万套,开工率为63%,基本建成260万套,完成投资5070亿元。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明显提速,“十一五”期间,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在圆自己的“安居梦”。就在最近,中央财政追加了65亿元,支持各地城市棚户区改造,加上年初补助地方的1543亿元资金,今年中央给地方的补助资金比2011年又增加了78亿元。

如今,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许多地方成了“保民生、促发展”的“一号工程”,越来越多的百姓购买或租赁到了保障房,享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保资金

让百姓住得放心

到2010年底,全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近220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还有近400万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高达1336亿元。2011年,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总量达到1522亿元。2012年上半年,中央和地方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5070亿元。中央财政对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成为一个“风向标”,作为筹措保障房建设资金的主体,各地政府也随之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确保保障房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供应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前提。中央一系列关于土地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各地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土地供应不断增加。“十二五”时期,我国预计将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保障房的覆盖率将达到20%。

保质量

让百姓住得安心

建设质量是保障房建设的生命线,关乎百姓的生命安全,关乎政府的公信力。各级政府将严格的质量管理贯穿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全过程。从2011年8月至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对各地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质量安全检查情况来看,与商品住房一样,保障性住房建设严格执行了国家统一建筑标准、造价规范。

除了继续加大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建设程序、推行质量安全永久责任制度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监察部还将质量安全纳入住房保障约谈问责范围。各地区也将保障性住房质量安全纳入对市县人民政府约谈和问责范围。

保公平

让百姓住得舒心

公平分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程序公开、健全监督机制、严肃工作纪律等措施,来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说。近年来,各地制定并公布了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标准,初步建立了申请、审核、轮候、配租配售和公示等制度。同时,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和保障对象档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加强社会监督。为了严把准入关,各地还纷纷建立起多部门的家庭住房和经济状况联动审核及信息共享机制。

随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住有所居”的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