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届“不得不节俭”的奥运会
本报记者 姜 范

筹备不久即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临近开幕又处在欧债危机笼罩下,预算的增加一直被舆论批评,这就注定了伦敦奥运会必须也不得不节俭。在采访中,节俭甚至“抠门”的细节随处可见,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是奥运村和场馆的瘦身。运动员居住的奥运村的房间数量从4000间压缩到了2800间,运动员几个人挤在一间房间里更成为常事。床的尺寸过小、墙壁太薄,也令不少运动员困扰,有媒体批评其“介于大学宿舍和刚刷好油漆的汽车旅馆之间”。

比赛场馆同样节俭。改造已有场馆是奥运会惯例,毕竟,全部新建场馆是一项巨大的投资,一旦赛后不能充分利用,就将变成巨大的浪费。伦敦奥运会对这一问题更是谨慎。伦敦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共有34个,其中新建场馆14个,而这当中有8个是临时场馆。奥运篮球馆是临时建筑中最大的一座。除了作为篮球比赛场地,这座场馆还可以快速变身为手球馆,实现一馆多用。当然,节俭也的确挤出了水分——这座场馆比预算节约了1000万英镑。进入篮球馆,看不到现场播放比赛画面的超大六面大屏幕,只悬挂有简单的比分牌、运动员名单以及一块大屏幕。在不少采访过北京奥运会的记者看来,这座篮球馆与北京的五棵松篮球馆相比,朴素得都有些寒碜了。在组委会看来,是因为篮球在英国并不流行,不必花大价钱造一座利用率不高的场馆。

举办排球比赛的伯爵宫,本是一座集展览、会议和音乐会为一体的展览馆,今年4月中国作为主宾国的伦敦书展就在这里举行。进入伯爵宫,记者需穿过一大片空旷的空间,并通过若干个临时搭建的办公区域,以及多个大型支撑钢架,才能找到新闻中心所在的临时房间。要找到媒体席,更是需要如同探寻迷宫一般绕来绕去,在不同区域间穿行碰壁也是常有的事。

记者们工作的主新闻中心,也是样样有价、处处收费。不仅如此,赛前材料里标明150英镑的上网套餐,到达后被告知涨价到了180英镑。记者工作台上的插座和网线,也时时不灵,记者们不得不轮番试验,有时候甚至需要在有线和无线网络之间反复转换。

其实,节俭办奥运对于伦敦来说还有其历史渊源。1948年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会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伦敦承办了一届不得不节俭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奥运会。2012年,伦敦能否奉献一届节俭但精彩的奥运会,很快就会得出答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