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助推 力促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白海星 文 晶

连续5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占GDP比重达到4%。其中,合肥市2011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提高,年均增速超过70%。

不需要敲键盘,也不需要手写,只用开口讲,就能将语音转换成文字,然后以短信、邮件或微博形式发送。这款由中国语音技术领军企业——科大讯飞推出的“讯飞口讯”软件,基于“云计算”方式实现手机听写,iphone版本已经成功在App store上架,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款软件;在谷歌Android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上,讯飞也已经通过API接口及应用的开发,使众多手机产品实现了“中文智能人机对话”的梦想;而另一款品质优秀、可以与siri中文抗衡的中文语音助理——“讯飞语点”则正在申请App store上架。

像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始终坚持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企业,在合肥乃至安徽正越来越多地涌现,支撑起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不久前,合肥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也是全国首批16个示范基地之一。在安徽省已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合肥市正积极制定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434”工程为载体,让科技和文化互为动力,促进文化产业的继续大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在合肥,动漫产业近些年来发展迅猛。94家动漫企业,2011年的原创动漫作品达30余部,总时长8000多分钟,产值超过11亿元。合肥本土原创的动漫作品《黑脸大包公》、《蘑菇村的故事》等更是出口北美、中东等地区,打入了国际市场。

影视产业发展也呈现出空前火爆的景象。左岸影城、华谊兄弟院线、万达影城、中影国际等国内外著名影视企业进驻合肥。截至2011年底,合肥已经建成开放的电影院20家,拥有大小银幕97块,很多影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在国内已处于领先水平, 2011年全市票房收入1.31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近70%。

电视方面,合肥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公司的网络已经覆盖全市40余万户家庭,自2011年元旦起全国首批落地开播中国3D电视试验频道后,目前合肥市已有1万多户家庭能免费欣赏3D电视。

合肥市依托雄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十一五”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11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00亿元。其中,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提高,年均增速超过70%。

“434”工程助力融合

现代科技日益成为文化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正在成为安徽省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的重要抓手。安徽省4月份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开展文化科技攻关、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标准化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四项行动”;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文化科技企业培育、文化数字化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文化科技人才集聚“六大工程”,力促安徽文化产业发展再创辉煌。

合肥作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安徽省已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正在拟定实施方案,将以实施文化科技融合"434"工程为载体,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文化强市。

“434”工程就是: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基础设施科技能力提升工程、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四大工程,开展文化科技攻关行动、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行动、文化创新品牌培育行动,做强四大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出版产业、智能语音产业和影视制作产业。

在保障措施方面,成立由宣传部、科技局、文广局以及发改、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制定《合肥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市财政将每年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和人才专项资金中分别安排不少于20%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资金;对入驻示范基地的重点文化企业及配套企业,除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外,再给予适当地方税收留成奖励。

值得期待的规划蓝图

自助图书馆、中国的“音谷”、10万座席的一流呼叫中心基地、具有合肥特色的微电影原创中心……未来,这些正在计划的项目都将成为现实,成为合肥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的新亮点。

根据“434”工程规划的蓝图,合肥市将依托高新区创新平台,发挥合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建设一座集文化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文化科技产品展示、交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性的信息集散中心——中国(合肥)文化科技情报中心;整合呼叫中心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呼叫区、商务服务呼叫区、高新技术服务呼叫区、社会基础项目服务呼叫区”四大功能区域,力争在5年内打造10万座席以上的国内超一流呼叫中心产业基地;未来2至3年,实现合肥全市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全覆盖,形成辐射广泛、布局合理、协调统一的图书馆自助服务网络;整合省内外数字出版资源,积极推进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共建的国家数字(出版)发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数字发行运营平台”项目建设;依托科大讯飞语音基地和国家语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将合肥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语音技术产业高地。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合肥市力争要基本建成以创意和内容生产为核心、龙头企业为带动、产业基地为骨干、结构合理、整体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00亿至700亿元,占全市GDP比例达到8%至1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