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奥运期间的伦敦:剧院未冷 场馆火热
本报记者 姜 范

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刚刚更正了自己的预测。此前他曾悲观地认为,奥运期间的伦敦剧院生意将面临一场“夏日浴血战”,大多数的伦敦剧院将关门。

热了场馆,冷了剧院,曾经是伦敦戏剧界的共同担忧。奥运会的巨大吸引力成为笼罩在伦敦西区剧院的巨大阴影。奥运观众与戏剧观众本身就有不小的重合,来自海外的游客更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况且奥运赛事只有短短十几天时间,与之相比,戏剧并无胜算甚至自信。不仅如此,本地观众可能会为交通拥堵等原因减少外出,而电视转播也会把很多人“固定”在家中或酒吧。“这将是历史上最差的7月末票房。人们都去看奥运比赛了,谁还会来剧院?”一位剧院经理紧锁眉头地表示。

不过开赛一周后,观众却用票房给出了正面的回答——场馆火热,剧院未冷。在经历了开赛之初的票房新低之后,剧院观众数量快速反弹。安德鲁·韦伯旗下的7家剧院票房在奥运开始以来上升了25%。

同时,观众的构成也悄然变化。目前,伦敦剧院的票房主力并非往常的海外游客,而是来自英国的本土观众。当然,本土观众的增加可能与优惠券计划有关。奥运期间,为了让办公室白领延迟回家的时间以缓解交通难题,伦敦西区的一些戏院与伦敦交通局联手为那些在奥运热点地区的上班者提供价格只有10镑的戏票。

在莱斯特广场的剧院门口,记者多次见到早早前来准备入场的观众。伦敦旅游局的官方网站也不遗余力地推介戏剧演出,推出了一些包含就餐在内的特价套票只需20多英镑,令不少观众动心。最有观众缘的还是《歌剧魅影》等经典剧目。在伦敦地铁的扶梯间,演出广告占了半数,邻近剧院区的几个地铁站广告更是主打演出牌。

作为与美国百老汇齐名的戏剧胜地,伦敦西区聚集了近50家不同风格的大型剧场,每年有200多部剧目在这里上演。2011年伦敦西区剧场的观众人数达1390万人,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28亿英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