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食品生产加工更透明
本报记者 杨忠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毒奶粉”到“毒胶囊”,从“地沟油”到“瘦肉精”……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削弱了人们社会互信基础。为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监管部门的工作和食品生产加工的过程,消除某些问题的认识偏差和误区,进一步增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在国务院食安委办公室的指导下,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启动了2012年“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记者随观摩组进行了采访。

“从源头把关更严了”

走进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记者一眼望见几名工作人员正围着一辆载有大型奶罐的卡车忙碌。“他们这是在取样。”公司质量安全部主管薛小静介绍说,眉山工厂的奶源来自洪雅牧场,这些奶罐车每天分时段送奶进厂。“虽然原奶在出奶站时已经过检验,但是进厂还得过检验关。”

薛小静告诉记者,按照公司规定,每车原奶必须先取样,在酶标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上进行包括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蛋白质、脂肪含量等20多项指标的检测,这个过程需要55分钟,检测合格后的原奶才允许输入厂内的储藏罐。

据眉山市质监局副局长袁勤介绍,去年底,该公司生产的一批次纯牛奶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后,该局当即对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责令企业严格实施原乳料和出厂产品“批批检验”。

吃一堑,长一智。“针对四川天气潮湿,饲料容易霉变这一特点,现在蒙牛眉山公司在饲料存储处都加放了防潮剂。”蒙牛乳业总裁助理王艳松告诉记者,今年眉山工厂还斥资200万元,为原奶检验区新添置了检验检测设备,以加强源头把关能力。

“牛奶品质不会在离开牧场后变得更好。”在北京三元食品股份公司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总经理常毅指着一头吃饲料的奶牛说,为获得优质奶源,目前公司已建立近40个这样的基地,从饲料饲草、兽药防疫、育种饲养与挤奶储运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并自主创造了一套现代奶牛饲养体系。

与此同时,在原奶收购中,三元引进了抗菌检测,将体细胞检测纳入了原料奶收购指标,从源头上助推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提升。

在四川沱牌舍得集团,一个10万吨自动化贮粮系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解说人员说:这是从美国引进的世界一流贮粮设备,可自动控温、除湿、除杂、翻仓。由于粮食采用恒定低温贮存,常年温度控制在15oC以下,不使用农药及杀虫剂,避免了二次污染,使粮食能够保鲜、防虫、防霉、不陈化。

“原粮产区在哪里?”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秘书长陈传意关心地问。

“公司酿酒用粮主要来自东北无污染的产粮基地。”沱牌舍得总工程师李家民回答,“粮食从自动化贮粮系统出来后,还要经过浸泡、清洗,去除原粮表面的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和杂质。”

“没有好的原料,即使有再好的加工,也很难生产出好的产品。”四川省质监局副局长秦长海告诉记者,在食品行业素有“七分原料,三分加工”之说。“好在当前很多食品企业都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从源头抓产品质量已成为他们的主动追求。”

“生产过程控制得到加强”

用消毒液洗完手,穿上白大褂,戴上鞋套和帽子,经风淋室除尘,记者才得以走进大汉口食品公司生产车间。大汉口食品总经理刘海元告诉记者,为确保生产过程控制,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比如,按照《现场品质控制巡检规程》,每班次必须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

而在关键质量控制点上,公司则通过对加工步骤进行分析,在建立危害分析工作单的基础上,设立了面粉验收和高温热风干燥两个点。“编号4,温度26oC,湿度60%,记录时间10点。”记者发现,在配料车间,温湿度记录都挂在墙上,十分醒目。

“我们的摄像头可以360度旋转,还可以收缩,能够放大每个工人的操作动作。”在董事长杜诚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四川省新津县得益绿色食品集团公司透明的参观通道,看到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全副“武装”、穿着只露两只眼睛的“白大褂”穿梭其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家现代化的“制药厂”。而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摄像头,像一只只眼睛在不停地闪烁。

据杜诚斌介绍,公司在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都设置了关键控制点,随时记录查验,从选料、化验、生产到包装、运输等全过程实行可视化实时监控。去年5月,公司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视频直播生产现场,切割、搅拌、灌装、蒸煮等30多个关键质量控制点都能透明地置于公众的关注之下。现在,也会不定时地将生产现场中的被其他企业认为是保密的环节,公布于网络,让消费者监督。

湖北省质监局副局长黄爱国表示,随着企业对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科技不断进步,以及质监部门严把食品生产准入关,当前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明显得到加强。

“对添加剂有了新认识”

在天津理研维他食品有限公司座谈和现场观摩后,消费者代表王东伟显得特别高兴。“以前我对食品添加剂是非常抵触的,认为有添加剂的食品就是不安全的。”王东伟说,“现在走进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听了企业和专家的讲解,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新的认识,知道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照标准添加就是安全的。”

7月中旬,“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开展3年以来,首次走进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一听到食品添加剂,老百姓就谈‘添’色变,我们天津的观摩活动就是要让公众了解食品添加剂。”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处长李寰解释道,现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并非食品添加剂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一些企业把非食用物质加到食品中,或是食品添加剂超量或超范围使用。

在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怀平告诉记者,公司对生产配料实行独立管理,由专人按照产品种类不同进行分工操作。“每使用一种辅料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尤其是食品添加剂,还建立了专柜存放,加锁管理制度。”王怀平说,“公司明确了添加剂采购、使用、管理的相关责任,并将所使用添加剂的添加量、品种等编写打印在配料室,由总工程师定期检查限量使用记录。”由于管理到位,建厂以来在各级部门的监督抽查中,该公司从未出现添加剂不合格使用的现象。

“应该说,当前食品安全潜在风险还是食品添加剂问题。”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副巡视员赵清慧表示,现在国内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但全国各类检测机构只能检测300余种,这就需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企业,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检测部门也要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