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保险业务员—
为农民兄弟撑开保险伞
刘弢 口述 本报记者 殷楠 整理
工作中的刘弢

中国人寿陕西商洛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弢,身高173厘米体重不足100斤,却有“保险硬汉”之称。他从事保险事业29载,为了使山乡农民拥有保险保障,走遍了商洛的村村户户、田间地头。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保险系统劳模获得者,作为中国保险业惟一代表,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我出生于陕西商洛山阳县漫川镇的一个教师家庭,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老实做人、认真做事。1983年高中毕业,我以4分之差高考落榜,却获得了进入刚刚组建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商洛中心支公司工作的机会。从我投身保险事业的那天起,父母就教育我:“是家乡的山水和洋芋糊汤把你养育,一定要珍惜这份工作,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早前,父老乡亲们大多不知道保险为何物。到如今,商洛人明白了,保险就是身边的备用伞、家中的灭火器

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参与了商州市一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善后处理,20多人中仅有3名同学投了学生平安保险,公司当场给付了赔偿金。我看到没有参保的学生家长既羡慕又无助的神情。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贫困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低,风险承受能力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有点积蓄也主要用来治病防老、子女上学和盖房婚嫁等,对于买保险,他们真是算了又算、掐了又掐,很不容易。看到农民面临的困境,我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利用保险这个载体,为农民转移风险,减轻后顾之忧,尽快把寿险保障送到千家万户,好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记得1997年6月我去山阳县最边远的一个乡村宣传保险,当地乡亲对保险一无所知,以为保险就是卖保险柜的,甚至有人认为保险是骗人的,普遍不接受、不认同。无论我怎么宣传,村民们都听不进去,我受了不少白眼。

为了增强村民的保险意识,扩大保险覆盖面,我干脆就在当地老百姓家住了下来,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宣传保险知识,还在村里醒目位置张贴保险宣传资料,利用村里的广播宣传保险知识,向群众说明保险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保险是讲信用的行业,投了保险就能防范风险。过了半个多月,村里终于有人开始接受保险了。为了让更多村民了解保险,我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有针对性地组织广播、电视、广告、送戏、送电影到农村等形式,开展各种保险咨询、召开农村庭院式产品说明会、保险赔偿现场会,让村民感受到参加保险的意义。后来,这个村成了商洛山区第一个“保险村”。

我们这个地方山大沟深、气候多变。大家说“八山一水一分田,饱带干粮晴带伞”,这话一点都不假。为了宣传保险知识,那个时候我几乎走遍了商洛秦岭的沟沟坎坎,真是吃了不少苦。不过我和伙伴们也用诚实守信打开市场大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记得有一年,商州市龙王庙乡有一个10多岁的娃意外受伤,我翻查了学生险档案,发现孩子在学校投了保,孩子的意外事故属于保险责任。于是我请示领导后特事特办,带上6万元保险赔款赶到医院,为孩子支付了医药费,并将剩余的赔款送到孩子父母手上。拿着这救命钱,孩子的父母激动得满脸是泪,直说:“保险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我还和同事一起帮忙联系公司车辆,把这个娃娃和家长送到西安的大医院治疗,最终救回了孩子的命。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社会反响很大,激发了农民参加保险的热情。说实话,要说这十年来的变化,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农民的保险意识增强了,知道用保险这个工具保护自己和家人了,越来越多的农民避免了因病返贫、因灾返贫。

我希望自己像那野花花一样,顽强地生活下去,给那些家里遇到困难的农民朋友们,带去一丝慰藉

早些年,为了弥补知识上的“先天不足”,我白天翻山越岭推广业务,晚上就如饥似渴地钻研保险知识。记得有一次,我下乡给群众宣传保险,由于对条款不熟悉,当场遭到奚落,好不容易召集起来的人们一哄而散。回到单位后,我一夜没睡,翻了很多资料,第二天,又去请教老同志,直到吃透条款后,又赶回那个乡村,走家串户进行讲解。终于好多人被我打动,心甘情愿地投了保。

在乡亲们看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保险产品,名称繁多、术语晦涩、条款复杂,要想弄明白实在不容易。我有一个原则,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考虑如何规避风险、规避哪些风险。

我在深入大量农户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开展农村保险的调研报告,提出的做法成为商洛农村人寿保险的基本模式。为了能给广大农民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保险知识,这些年来,我坚持自学、进修取得了两个本科学历,并获得了美国寿险管理学会(LOMA)寿险管理师资格。

我有很多个“外号”。在商洛国寿系统,上级叫我“参谋长”,因为领导觉得在很多事情上我能够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伙伴们叫我“保险教授”,因为保险知识我比较精通;门卫叫我“工作狂”,因为我办公室里的灯光经常亮到大半夜;不过,家里人却叫我“病人”,因为我曾经是个癌症患者。

那是1992年,经医院诊断,我患原发性肝癌。当我看到诊断书时一下子呆住了,根本不相信自己得了绝症。面对年幼的孩子和多病的父母,连续几日我辗转难眠、暗自流泪,感叹命运的不公,精神几乎崩溃了。我慢慢回想起,这一年多来自己常常感到肠胃不舒服,有时疼得大汗淋漓,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腹部还能摸到一个小硬块……这一连串的异常反应,应该是病魔发出的信号吧。

那段时间,是我生命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候,领导、亲友、同事们纷纷来看望我,他们每个人都把医药费报销指标让给了我。这一切,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与激励,使我鼓起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医学史上的奇迹在我身上神奇地发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我竟然完全康复了。

在经历过那段不平凡的阶段之后,我一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回报公司,争取把每件工作做到最好。我走村串户的时候,总在农村看到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野花花,这是我们陕西常见的一种野花。这花儿的生命力可顽强了,你看着它蔫了要死了,结果一场雨过后就鲜活得不得了。我就希望自己啊,像这种野花一样,顽强地活着,只要死不了就笑对人生。

做保险时间越长,我越能体会到保险在服务地方经济、保障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所辖6县1区均为国家贫困县(区),外出务工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使更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得到保险保障,2006年起,我和伙伴们率先在中国人寿陕西分公司全省系统拓展外出务工和计划生育系列保险业务。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司很快出台了“两项业务”组合销售推动方案。我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在传统节日集中返乡的时机,带领营销员每天跋山涉水几十公里,挨家挨户发放《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宣传国家“三农”政策和保险条款。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解决农村低收入人群的保障问题。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商洛有大量农民工返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向总经理室建议,由公司牵头和市劳动力资源局合办了两期共700多人的农民工就业培训班,我亲自授课。学员毕业后被择优吸收到公司从事保险销售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截至2011年底,我们累计培训1000多名营销人员,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开辟了再就业的新渠道,还先后安置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数百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尽管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商洛国寿累计建成11个城区营销服务部和44个农村营销分部,个险营销队伍已发展到近4000人。个险保费收入14年间增长了41倍,2011年底市场占比74.83%,居中国人寿系统全省前列。

有人叫我保险硬汉,我其实没有那么坚强,我也有脆弱的时候。每次在村里,看到农民朋友遇到种种困难,因为没有保险保障而让我爱莫能助的时候,我总偷偷抹眼泪。也是为了让山沟沟里的人都了解保险、参加保险,我才一直坚持到今天。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拼命,没有这么多为什么,工作就是我的生命,只要我能做的,我都会竭尽全力去做。人生不就是因为做了有意义的事,才变得有意义的吗?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殷 楠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